麦淌小学的年轻老师们(右一为李蕾)
邹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游戏
中新网恩施2月18日电 题:“村小”里来了年轻人
记者 冉文娟
春节前,李蕾老师的微信工作群里传来了好消息。
原来,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李蕾工作所在的湖北省恩施市沙地乡政府“教师工会”为每位教师准备了400元的购物卡,领到卡后,老师们可以在指定超市消费。“400块,能打很多年货呢!”
去年夏天,“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招聘”的消息吸引了这个26岁女孩的注意。当时,还在某银行大堂工作的李蕾决定报名,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李蕾如愿以偿,入职沙地乡麦淌小学,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
去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晚上,李蕾难掩兴奋,她在微信朋友圈更新状态:“学校还是不错滴!海拔高就是好呀,连月亮都格外大。”
李蕾所在的麦淌小学离恩施市城区约90公里,共有12位教师,这其中,新加入的年轻教师差不多占到了一半,这个比例,在前几年几乎无法想象。而现在,通过各类选拔考试进入恩施市乡村学校任教的年轻人正逐年增多。
1986年出生的邹美荣大学毕业后,曾在在外打工数年,几年前,她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回到家乡当起了村小老师,现在已是恩施市崔坝镇茅田小学的校长。
“我来这(茅田小学)之前,这里只有一个年轻老师,现在有三个了。”邹老师介绍,茅田小学因为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曾多年没有年轻人愿意留下来长期任教。
常年来,乡村学校条件艰苦、教师待遇差,令很多人“闻之色变”,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年龄老化现象,与之相应,因缺少新鲜血液的补充,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与大山外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难相匹配。
而如今,这一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尴尬”正逐渐扭转。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全面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湖北省成为该计划发布后,全国首个制定地方配套实施办法的省份。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补充、培养培训、调整生活待遇、奖励扶持、交流轮岗等6大举措,让乡村教师的境况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我们过得还是蛮滋润的”,李蕾向记者介绍,她每个月工资三千多元,年底的各项绩效考核能拿上一万多,各项收入合在一起,年收入有小六万元。
邹美荣老师也向记者说起了工资的变化。“前几年,我的月工资才1000多,远比公务员的收入低,现在的工资,和他们的水平差不多了。”
据了解,为鼓励乡村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事业,改善教师生活待遇,湖北省从2014年1月起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实行生活补助政策。补助标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从每月300元至600元不等。全年补助最高可达7200元。李蕾和邹美荣就在享受补贴之列。
与工资待遇的提高相应,乡村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也在日益完善。
虽然在远离都市的“山沟沟”里上班,李蕾却并没有与外界生活脱节。“学校里有20兆的光纤,上网蛮快。”闲暇时候,网上看电影、查资料、购物都挺方便。“城区快递三天到货,我们这四天,街上有快递点,请熟人带到学校就行。”此外,老师们的住宿条件也挺不错:“一米八的大床,卫生间里有淋浴”。
邹美荣则向记者说起了日益更新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使得“城乡同上一堂课”成为可能,“班班通”系统让班级与外界的沟通变得容易……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乡村学校的教学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同时,也有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进步。
恩施市崔坝镇副镇长涂绪霞在2015年述职述廉报告中介绍,全镇学校硬件设施项目资金的投入累计达到600万,涉及饮水、洗浴、厨房、取暖、教具、网络等多个方面。
“老师的工作比较单纯,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挺有正能量。”当记者问到是否会长期从事乡村教师的工作,两位老师给出了相似的答案。“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教育,挺开心,也觉得挺有希望。”邹美荣老师一边说一边扬起了嘴角。(完)
- 【网络媒体走转改】在江苏江阴周庄镇务工外来农民正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 【网络媒体走转改】江西赣州棚户区居民回访:住进新房 留下乡愁
- 【网络媒体走转改】坚守与真情——衡阳火车站的春运故事
- 【网络媒体走转改】另一种“返乡故事”:平凡中的坚守和希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