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 刘湃)“您好,这是您的外卖,祝您用餐愉快!”外卖小哥,是生活中与你我有着一面之缘的人群之一。然而,我们很少递上一杯热水,对他们说一声“辛苦了”。新春伊始,中新网记者采访到几位外卖小哥,听他们讲讲自己的苦与乐。
“遇到有礼貌的顾客,感觉世界很美好”
大年初七,90后小伙张宇打开手机上的接单系统、骑上电动车,开始了他新一年的“骑士生活”。
张宇在北京送外卖已有两个多月,每天能送25单左右。92年出生的他看上去斯文、直率。张宇解释,每天的送单量跟工龄没有太大关系,而与对路况的熟悉程度、工作时长有关。
干这行赚多少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多少力”。除了每天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8小时,若想提高收入,就得在其余时间多接几单。在张宇的同事中,每月赚五六千的人有,接近“万元户”的也有。32岁的山西外卖“骑士”学胜晚上10点钟送完最后一单,回家睡觉就到12点了。
被问及是否碰见过态度恶劣的顾客,张宇称自己还没遇到过,但有同事遇到过。对于有的顾客5星评级只给1-3星,他坦诚地表示,“多是因为送餐时间超时、洒汤等原因,我们也有问题!”
当然,忙碌的工作中也有温暖的时刻,“心情不好时,突然碰见一位顾客或者餐厅人员非常有礼貌,会感觉世界还是美好的,心情也好很多!”对他而言,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匆忙穿梭在路上的外卖小哥。中新网记者 刘湃 摄
春节仍坚守岗位小哥:“其实我也想家”
谁不希望过年与亲人团聚?记者走访发现,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快餐春节一般照常营业,每个分店留守派送员两人左右。
被问到春节值班什么感受?肯德基派送员小宋无奈微笑:“想家,怎么不想家呢!”小宋是甘肃人,猴年是他的本命年。吉野家派送员老高来自哈尔滨,他说“选择这行了没招啊!”
据美团外卖望京西站的派送员杨师傅介绍,该站点有120多人,春节期间约30人留守北京。
去年,网络曾热议恶劣天气该不该叫外卖,有网友出于对外卖小哥的同情和关心,呼吁“雨雪天不订外卖”;也有网友认为,叫外卖无需内疚,“不叫外卖小哥会失业的!”
近日,春运返程高峰遇上雨雪大风天气,作为外卖链条上重要一环的派送员,小哥们会怎么说呢?
“这是顾客决定的,顾客下单了就得送”,学胜直截了当地回答,“我们是没选择”。
派送员杨师傅表示,自己不会受天气的影响,正常接单,“客户有需要就送”。
张宇认为,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不涉及道德。顾客有点外卖的权利,外卖员可以选择少接单,由其他人接单。另外,恶劣天气公司也会给员工发放补助。
“互联网+外卖”:他们期盼更好的生活
2015年,“互联网+餐饮”遍地开花,据报道,去年餐饮O2O模式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300亿元。外卖平台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早已普及,许多三四线城市也已覆盖。
张宇对未来充满希望,他表示自己不会一直干外卖员,将来可能做点小买卖。张宇称自己上高中时,就笃定自己将来要“闯北京”。
如火如荼的外卖O2O春节后头几天也遭遇“小尴尬”,许多配送员和厨师尚未到岗。据北京丽华快餐某站点的送餐员15日介绍,他们正月十一正式营业,目前仅有半数送餐员到岗。
大城市的“用工荒”,更让人们感受到送餐员、快递员、小时工等普通劳动者的重要作用。而工作的不稳定、发展空间有限也是他们最终选择离开的理由。如何让他们在城市里获得更多归属感,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的一年,张宇和学胜们仍每天忙碌地“在路上”。(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 【网络媒体走转改】在江苏江阴周庄镇务工外来农民正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 【网络媒体走转改】江西赣州棚户区居民回访:住进新房 留下乡愁
- 【网络媒体走转改】坚守与真情——衡阳火车站的春运故事
- 【网络媒体走转改】另一种“返乡故事”:平凡中的坚守和希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