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出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
报告向各界释放出政府坚持全面深化结构性改革的强烈信号——中国政府将通过在各个领域进行供给侧政策创新,进一步实现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这种供给侧政策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六大方面:
第一,创新引入宏观调控区间。
中国政府首次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调整在6.5%-7%的区间范围,以此为宏观调控提供合理区间坐标将会进一步扩大结构性改革的可操作空间。具体表现为:宏观调控的上限是防通胀,保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上限在3%左右;下线是保就业,报告规定城镇失业率要控制在4.5%以内。宏观调控区间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政府稳定市场合理预期、把握经济运行的合理空间,而且能够增加宏观政策的灵活性,更好地实现稳增长和促改革的平衡。
第二,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企业减税降费和财税体制改革结合,激发市场活力、降低改革成本。
我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低,仍然具有扩大财政赤字的空间。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财政赤字将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包括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扩大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等。将扩大财政赤字与财税体制改革结合,有利于降低短期改革成本、实行过渡性安排。
全面实施营改增,将彻底完成“十二五”规划中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的目标,使我国成为全球增值税税基范围最广的国家,大量企业将从“营改增”后的税额降低中获益。其它财税改革还包括确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全面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等。此外,政府也将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第三,进一步推行简政放权,优化政府服务与监管职能。
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方面,要加大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尤其要积极推动行政审批权的取消和下放,降低政府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干预,推动负面清单管理,取消区域间市场壁垒和户籍限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和市场领域(如在金融稳定、环境保护、扶贫问题、教育、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等)的监管职能,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双向的:既要加强简政放权,又要提升政府的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政府职能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众创业、创新和“网联网+”乘数效应、以及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具体措施,释放和激发企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第四,为产品和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持。
除了推动企业降税减费外,报告还提出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的政策措施:例如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产品质量,等等。同时,政府通过引导支持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启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促进制造业升级;此外,还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企提质增效。
具体而言,将采取央企结构调整、股权多元化改革、企业用人制度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剥离国有企业社会职能等措施,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为了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今年将继续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第五,加快农业发展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一直是我国现代化的短板,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报告提出,要着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业基础支撑,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持。其中既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等体制方面的变革,又涵盖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制度法规方面的创新。
第六,建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为结构性改革营造国内外统筹发展的大局。
报告提出,我国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将为国内结构性改革提供充分的的外部支持。在进一步对外开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一方面,要努力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优质的外国直接投资;另一方面,通过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为资本输出和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而海外市场的拓展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生产服务质量和技术创新,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刘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陈锡文:中国粮食既“多”又“少” 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港澳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 外媒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迎接 “新常态”发展时代
- 深挖潜力 开拓更大发展空间——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