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通道”上,采访的记者和受访的部长都格外认真。京华时报记者潘之望摄
与往年相比,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备受媒体关注。不少媒体特开辟“部长通道”专栏,展现短短几分钟内部级高官们给出的精彩猛料。据全国人大新闻中心统计的4次全体会议中,共计25位部长接受媒体采访,回应热点问题50多个,如此高效的发布度可谓史无前例。
25位部长回应热点问题50余个
全国人大新闻中心工作人员朱恒顺告诉记者,今年两会“部长通道”的最大特点便是接受采访的人数“多”。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当天,即有7位部长接受采访。3月13日,更是先后有11位部长集中回应了23个热点问题,可以说是上演了部长信息发布的“超级星期日”。
据全国人大新闻中心统计,3月3日、5日、9日、13日4次设置“部长通道”的全体会议上,共计25位31人次的部长接受媒体采访,回应热点问题50余个。据介绍,今天虽是人大会闭幕,仍有部委提前联系新闻中心,“部长通道”将继续有部长受访发声。
除了人多,发布内容含金量也高,这也是媒体将其当作新闻高地的重要原因。2014年,马航MH370航班失事时恰逢全国两会,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在此发布众多社会密切关注的信息。“正式发布会上很少有机会向部长直接喊话,在这里再尖锐的问题部长都能答。”今年参会的京华时报记者王硕说道。
今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回应了“女孩呵斥号贩子”事件,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焕宁回应了深圳12·20滑坡事故、天津港爆炸事故调查情况,住建部和国土部长均回应了一线城市房价“暴涨”的问题。由于信息发布密集且“干货”多,各家媒体对其重视程度也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纷纷增加“部长通道”这个新看点,网络媒体现场直播,纸媒开辟专版,电视台设置专栏,报道部长们发布的热点信息。
从记者追访到部长主动发声
其实,“部长通道”最早并不是正式的发布场地,而是人民大会堂北门入口的一条百余米的红毯路。全国两会期间,包括各部委“一把手”在内的列席人员从此门进入会场。最早,这里只是少数外媒或者港媒记者堵部长的“边角地”,但记者们屡屡在此捞到重磅新闻,渐渐便成为了各家媒体长枪短炮鏖战的重要场所。
由于媒体数量众多,动辄数百人“围攻”,2008年,在红毯一侧首次设立秩序线,记者只能站在秩序线内。2009年,又为部长们设置发言的话筒架和音响。至此,“部长通道”发布场地算是正式成型。
“以前部长们确实没那么积极,进门的时候都不沿着秩序线旁的红毯走,记者得隔着秩序线大喊部长留步。”京华时报一位多次参与两会报道的记者回忆,有时上百位列席人员一起步入通道内,大多数为五六十岁的男性官员,基本都身着深色正装,记者们需要从快速移动的人群中一眼认出部长,“新手对着照片记再多次,一看真人就蒙了,还是老记者眼尖。”
2010年前后,由记者们推举或自荐产生的几位记者获准越过秩序线,进入通道内近距离搜寻部长的身影。承担该使命的一般为女记者,她们拉部长方式可谓连拖带拽加卖萌,几位美女记者夹着部长走的照片常见诸报端,部长略带尴尬的表情及半推半就的动作正是摄影记者抓的点。2013年,一位女记者因在一天之内拦下了10位部长而被同行授予了“拉部姐”的名号。
近两年,为保证现场采访秩序,大会新闻中心特安排工作人员邀请部长,“拉部姐”很快下岗。部长们也与以往不同,不再是躲着记者走,有时还要排队等候接受采访。
百米红毯变第二新闻发布场
习近平、李克强多次提到领导干部以及政府要增强与媒体沟通能力。今年两会前,李克强接连两次“发话”,要求国务院各部部长、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要积极回应舆论关切”。他强调,现代政府要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关切,各部门要主动释放公众期待的信息,坚定社会信心,给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
部长们今年与媒体沟通的强度和开放程度,的确前所未有。
朱恒顺介绍,以往都是记者们“拦”部长,现在是部长主动找上门。今年很多部委都主动联系两会新闻中心,希望“一把手”能接受记者采访。大会一般9点开始,有的部长在和大会工作人员约好后,为避免出现堵车等意外因素“爽约”,甚至早上8点就到达人民大会堂北大厅。
由于接受采访的部长较多,每个部长发言的时间一般是3至5分钟,时间紧迫,得挑“干货”说,但有时也难免意犹未尽。3月5日人大会开幕当天,交通部长杨传堂就因时间关系没能深入回答关于“交通拥堵”的问题,他承诺“有机会再说。”9日下午,杨部长果然准时来“还账”。当然,多次接受采访来“还账”的部长不止杨部长一人。
朱恒顺提到,有的部长因时间限制未能回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还专门委托新闻中心工作人员联系提问的记者,在会议结束后专门送去相关的回复,将采访延续到会后。
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是个大亮点。部长们回应热点,回应关切,回答问题贴近民生,贴近实际。这显示着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新闻发言人这种意识越来越强,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部长们能经常走到发布平台上,经常走到记者面前,对于我们国家开放、民主氛围的营造一定是非常有益的。”
显然,这条长百余米、铺着红毯的“部长通道”早已不是少数媒体挖新闻的“边角地”,也不再是记者们一展眼力的秀台,而更像是全国两会上的第二发布场。它不是为某个部委而设,而是为民众了解热点信息搭台。许多部长也都表示,愿意积极回答记者们的提问,乐意回应社会关切,不畏敏感、不拘“痛点”。
-专家点评
“部长通道”展示政府良好形象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胡钰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长通道”是新闻富矿,也是政府窗口。这里不但满足了两会的媒体采访需求,也展示了政府的良好形象,后者具有更长远的示范效应。打造现代政府,需要政府官员更加积极、坦诚地与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媒体沟通,在沟通中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执政能力。
胡钰认为,提升政府形象,首先要从态度上进行转变,把与媒体和社会的沟通作为政府重要职责之一,更加积极、真诚、平等。从速度上,反应要更加迅速,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要第一时间予以回应。从可信度上,要保持发布信息内容的清晰真实、一致,通过有公信力的信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一把手”是其所在政府部门的第一形象代言人,因此要把个人与新闻媒体、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要会说,能说,”胡钰提到,“一把手”以部门最高决策者的身份与媒体沟通,发挥了任何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同,同时,也能够获得第一手的对政府的反馈和政策建议。因此,政府要加强“一把手”与媒体的沟通力度,提升其沟通能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