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际新闻 正文
中国核安全能力建设成果显著
2016年03月30日 13:44:41 来源: 人民网

  ——访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李彬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张梦旭

  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即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峰会主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李彬近日接受记者采访,就核安全峰会的意义、中国在核安全领域的贡献、核安全国际合作等谈了自己的看法。

  “过去20年左右,全球恐怖主义愈演愈烈,通过获取核武器来制造核恐怖袭击,一直是恐怖组织追求的目标。各国核设施和核应用的不断增多,客观上增加了恐怖组织获取核材料的机会。”李彬说,这正是核安全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原因,也是举行核安全峰会的重要意义所在。峰会给予核安全话题足够重视,讨论确保全球核安全的具体措施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渠道,有助于解决具体问题。核安全峰会强调用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符合世界大势。

  李彬认为,中国在全球核安全议题上发挥了表率作用。中国领导人出席了之前举行的全部三届核安全峰会,习近平主席即将赴美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通过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对核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具体问题上,中国也作出贡献,比如在出口核设施中,把使用高浓缩铀的反应堆转变为使用低浓缩铀的反应堆,在客观上减少了武器级核材料受到人为攻击的风险。通过参加核安全峰会,中国把本国在应对核安全问题上积累的经验向世界做了充分展示,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可。

  与此同时,中国在自身核安全能力建设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李彬说,“十二五”期间,中国核安全能力持续提升,严格按照国际最新标准开展了新建核设施的核安全系统建设,并对原有核设施的安全系统进行了改造;相关部门起草了《核安保条例》草案并已上报国务院审议;中国还发布了《核材料衡算与控制视察导则》《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核材料管制视察管理办法》《核材料管制报告管理办法》等一批核安保导则和技术规范;核安全监管工作也步入了机制化、规范化轨道,成立了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强化核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扎实推进了核安全工作的机制化。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首次提出中国的核安全观,即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李彬表示,中国的核安全观同中国哲学非常有关。西方哲学是解析哲学,经常把问题拆分为几个具体部分,分别予以解决,而中方认为,不管是人为破坏引起的核安全事故,还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核能安全事故,其结果是类似的,所要采取的核应急措施也是类似的,应该密切这两大领域的联系,综合施策,而不是人为割裂这两大领域的关系。

  李彬说,从2010年第一届核安全峰会至今,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这一平台。展望未来,世界在核安全议题上的合作丝毫不能放松,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核心,其他组织和机制为补充的核安全国际合作格局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双边合作也将在维护全球核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标签: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每日关注
  • 2020年东京奥运会运营费用将大幅增至约5000亿日元
  • 布鲁塞尔恐袭案遇难人数下调至32人 身份均确认
  • 挑战预言帝:看看谁能问倒凯文·凯利?
  • 美财长:制裁是强有力工具 但不宜“轻率”运用
  • 决战改革大考 没有精气神打不赢改革攻坚战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