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亮
很久以来,外界关注“伊斯兰国”主要集中于伊拉克和叙利亚,因为那里是其大本营和领导核心所在。“欧洲心脏”布鲁塞尔前不久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让世界看到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威力”和其全球化趋势。
在美俄等国打击下,“伊斯兰国”在大本营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但分支力量却急速膨胀,活动范围更趋广泛,给包括欧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伊斯兰国”宣称制造了今年3月22日布鲁塞尔机场和马埃勒贝克地铁站的袭击,以及去年11月13日在巴黎的多起恐怖袭击。欧洲接连遭受恐怖袭击,民众反恐呼声高涨。欧洲刑警组织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多达5000名受过“伊斯兰国”训练的武装人员已经进入欧洲境内。
不仅如此,针对去年12月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市发生的枪击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这一枪击案是恐怖主义行为,恐怖主义威胁已从有组织的策划发展成为更加难以预防的“独狼式”行动。
2015年10月31日,俄罗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一架从埃及沙姆沙伊赫飞往圣彼德堡的客机起飞后不久在埃及西奈半岛坠毁,机上224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伊斯兰国”西奈半岛分支宣称制造了这一坠机事件。
美国《外交》杂志网站日前刊文说,虽然“伊斯兰国”的领导核心位于逊尼派聚居的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和叙利亚北部拉卡省,但从此前的一系列恐怖袭击就能看出,“伊斯兰国”的分支力量在膨胀,活动范围趋于扩大,与大本营的联系有所增强,严重威胁到西方国家的利益。
不管是其成员发动“独狼式”袭击,还是分支机构喋血,脱胎于“基地”的“伊斯兰国”,早已拥有更强于“基地”的实力和影响力。“伊斯兰国”此前宣称,其分支机构已分布于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沙特、也门、埃及,以及南亚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北非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部分地区。
在“伊斯兰国”四处蔓延的背景下,即便是之前一些运行独立的恐怖组织,也希望借力“伊斯兰国”。它们打着“伊斯兰国”旗号,在“辖区”内征税、设置“警察”、“法庭”等机构,采取“伊斯兰国”的社会管理方式和治理架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伊斯兰国”的气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伊斯兰国”吸纳的外籍成员较多,其中包括欧美籍。
截至2015年底,大约有2.5万名来自阿拉伯国家和5000名来自西方国家的“志愿者”曾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战斗”过。外籍成员在“伊斯兰国”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扮演着沟通者角色,既能向分支机构传递总部指令,又能向总部汇报欧美等本土情况。
这也意味着,“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大本营生存空间遭受挤压后,逐渐向外输出力量。而既具有实战经验、又熟悉本国情况的外籍成员一旦回流,将给本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这正是欧美国家眼下面临的现实挑战。
从这一层面看,欧美等国下一阶段打击“伊斯兰国”、清除恐怖威胁的关键在于,在继续对“伊斯兰国”总部保持压力的前提下,要加强情报共用,协调反恐行动,切断本土分支与“伊斯兰国”总部的关联,清除藏匿在本土的“伊斯兰国”成员。让国际反恐的阵地回归欧美本土,摒弃夹带私货的反恐思维,才能使国际反恐努力更见成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