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财经 正文
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2016年04月10日 10:24:08 来源: 经济日报 潘建成

  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不断出现一些对中国经济担忧甚至悲观的言论。这些对中国经济消极判断的依据,大多集中在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新的经济动能难以形成等几个方面。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首先来看经济增速。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不少人对增速“创下25年新低”、“跌破7%”表示担忧。那么这样的增速是否不可接受呢?尽管纵向比处于增长回落的趋势当中,横向比接近7%的增速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依然名列前茅。对这样一个名列前茅的成绩表现得忧心忡忡,显然理由是不充分的。

  或许不少人的担心在于增速继续下降底在何处?其实经济增速是相对数,在经济总量已稳居全球第二、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的情况下,增速换挡是经济规律使然。事实上近年来的增长换挡是相当温和的,自2012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低于8%之后,4年时间增速回落幅度仅略超1个百分点。从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四季度经济增速依次为7.3%、7%、7%、6.9%、6.8%,经济增速“跌破7%”只是这个温和换挡过程中的一小步,是量变而不是质变。由于总量已经很高,适当考察经济增量而不是增速或许是必要的。事实上,从2013年以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的GDP增量是温和上升的,从2012年的3.4万亿元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超过3.8万亿元。据初步测算,即便2016年经济增速降至6.5%,不变价GDP增量仍会比2015年略有增长。从目前经济温和换挡的趋势看,2016年经济增速在6.5%以上应该说问题不大。

  其实,最终考察经济增速是否正常的关键不是看增速本身,而是看诸如老百姓就业状况、收入状况等民生指标。美国经济2015年一至四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2.9%、2.7%、2.1%、1.9%,四季度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可是由于其失业率从2014年的6%以上、2015年年初的5.5%以上渐次下降到2015年年底的5%,今年以来更是降到5%以下,因此并没有太多人对美国经济表示担忧,美联储甚至在2015年12月启动了10年来的首次加息。受经济总量提升、服务业比重加大以及产生就业需求的劳动人口持续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城市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表明经济增速换挡并未带来就业压力的加大。因此,从就业的角度看,目前的经济增速很正常。

  再来看经济增长动力。不少人担心在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要动能的传统粗放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之后,新的动能难以形成,可能会造成经济失速。会不会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并不是长期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都在瞬间消失了,其实很多动力依然在延续。比如城镇化的动力,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离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差20-30个百分点,而考虑户籍的城镇化率可能差得更多,差距其实就是动力;比如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结构变化动力,重庆近些年发展很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紧紧抓住了这一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比如新一轮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正形成十分强劲的动力。

  同时要看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持续增强,2015年贡献率已达66.4%,消费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力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潜在的消费大国。在人均GDP已处于8000美元左右的关口,潜在消费正加快转化为现实消费。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多年来首次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极具象征意义,标志着两者对经济贡献的此消彼长。事实上消费的活跃程度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体现的结果更大,这是因为当前消费趋于活跃很大程度上源于消费结构升级,而消费结构升级的典型标志就是服务性消费比重上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并不包括服务。比如,2015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几乎零增长、利润下降2.2%的情况下,体育用品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各地群众参与式的马拉松比赛日趋活跃,凸显了健康、健身、运动需求的增长;2015年电影票房增速接近50%,2016年增速进一步加快;2015年居民购买人身险比上年增长25%,其中健康险增长超过50%,这些数据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消费结构升级的广阔空间。

  更重要的,我们应该看到创新驱动成效日益显著。2013年至201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均分别增长9.9%和14.4%,增速分别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6个和10.2个百分点。2015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1.7%,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机器替代人”的自动化升级需求。2015年IT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3.3%、IT服务业投资增长34.5%,均明显高于制造业8.1%的增速,表明信息化推动的产业升级将进一步深入。

  创新的贡献与科技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有着密切的关联。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达到2%,预示着这个国家的创新活动进入活跃期。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于上个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达到这一目标,我国于2014年达到2%,2015年进一步上升至2.1%,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效专利和有效发明专利分别为547.8万件和147.2万件,分别比2012年增加了196.9万件和59.7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3件,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以及欧洲商业管理学院共同发布的《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的创新指数名列全球第29位,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首位,与高收入经济体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除此之外,绿色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推动经济增长。比如2015年新型能源(核电、风电以及其他新型能源)发电4375亿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1.3倍;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1.6倍,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4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015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投资增长24.4%,2016年1-2月增速高达37.8%,大大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左右的增速。

  总之,无论从当前的经济增速看,还是从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看,我们都没必要对中国经济过度担忧,而应该充满信心。当然,新动力的持续增强,根本上还需要依靠改革的推进。要认识到,改革和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项长久的艰巨的任务,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经济运行尤其是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此造成经济的短期波动都是正常的,应该从基本面并通过长远的视角观察中国经济,要增强定力,不要因为对经济短期波动的过度担忧而失去对改革和创新的耐心和决心。或许,美国经济2015年GDP增速从一季度的2.9%渐次下滑到四季度的1.9%并未引起社会的恐慌,可以对我们理性、冷静看待经济短期波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为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标签: 中国经济|信心 责任编辑: 陈斌
分享到: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每日关注
  • 习近平治国理政之底线思维
  • 最高检、公安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
  • 习近平见“老朋友”,谈出什么新成果?
  • 标准引领是中国制造由大向强的加速器
  • “公积金不够用了吗!?”听公积金管理人员怎么说
相关阅读
  • 法媒称中国经济正向消费转型:专家们太悲观
  • 台湾打房政策致房价下跌民众购房信心有望回稳
  • 淡定看待评级 坚定向好信心
  • 我驻美大使发表演讲指出:中国有信心和能力跨越两个“陷阱”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