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中国民间“扎染”技艺,在兰州“90后”美术教师徐志彬的教学中,备受学员青睐。“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再染色,所染图案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
中新网记者近日走进小安画室“扎染”课堂看到,学员们在徐志彬的指导下,首先用线将被印染的棉布“打绞成结”,然后拿出染料上色,接着花费半小时进行晾干,最后拆除棉布上“打绞成结”的线并过水,整个步骤完成。
据介绍,2006年以及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志彬告诉记者,“扎染”过程中,“打绞成结”的手法最为关键。可以将被印染物叠成对称图案进行捆绑,也可以随意不规律捆绑,还能将布卷在工具上分段捆绑,甚至固定书夹、瓶盖、小石子、任意图形的裁剪纸板在其上面。
“扎结方式不同,将会染出千变万化的图形,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捆绑、固定均要紧实。因为只有这样,扎结的地方才不会被染色,从而出现‘扎染’特有的美术工艺。”徐志彬讲解说。
记者拿起成品观赏,棉布上的“扎染”纹样,直观显现出朦胧流动的风格和回归自然的美,同时折射出千百年来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谈及画室专门开设“扎染”课程的初衷,徐志彬坦言,是因为她曾在云南旅行途中,被当地民间工艺师扎结白布染色的技法吸引,这种图案特有美是绘画技巧无法变现出来的,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空闲时,徐志彬用“扎染”服务生活,比如:自染围巾、长裙、桌布、衣服等等。这些染品,引发学员们的效仿。小学员王冠杰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扎染”制作过程容易掌握,更为神奇的是,通过捆绑染出的图案,能够自行配色非常漂亮。
“我特别想用这门手艺,给妈妈做一条裙子、做一些好看的花,或者星球图案,这些都将是独一无二的。”王冠杰憧憬着。
“纯手工制作的‘扎染’技艺,流传千百年不被淘汰,是一种永恒的美。我现在做的事,就是传承这种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希望它能够继续保留下来,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们都能够了解它。”徐志彬在采访结束时表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