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人物 正文
“新愚公”甘当拓荒人——河北各界干部群众追思李保国教授
2016年04月15日 19:14:2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资料照片: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一生致力于山区林果产业科学种植,河北各地干部群众近日以各种形式缅怀李保国教授用一生书写的“老山人精神”。

  “遗体告别那天,我专程赶到保定,再看李老师最后一眼,送他最后一程。”与李保国教授相识30多年的邢台市林业局副局长王增生说:“李老师是大专家,也是我的好师兄。我最推崇的是他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攻关精神。太行山深处的前南峪原来‘无雨渴死牛、大雨滚石头’,李师兄30年前开始在那里搞综合开发攻关,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农村一住就是好几年,硬是把一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处绿地。他是我们科技人员、尤其是农业科技人员的榜样。”

  这几天,河北沧州市驻献县前丁庄村扶贫工作组组长郭振华正和村干部一起,忙着准备村里道路硬化的前期工作。他告诉记者,河北农业大学也是他的母校,他为学校有李保国教授这样的学者感到自豪。学习农业的必须和农民打交道,如果不能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科研也谈不上找准路子。“我要向李老师学习,带着感情做农村工作,真正融入群众中去,找准造成贫困的症结,探索符合村情民情的经济发展思路,踏踏实实为村里做几件好事实事,成为一名老百姓信赖的干部。”郭振华说。

  李保国教授去世的消息传到燕山深处宽城县西岔沟村,全村人都沉浸在悲痛中。“李教授是我们的恩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是他帮助我们解决了贫困。”西岔沟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富告诉记者,西岔沟是当地最穷的山村之一,直到2007年村里人均年收入还不足1000元,村里仅存的几处苹果园,也因为腐烂病几乎不结果。“就在那一年,李保国教授来了,朴实得比农民还像农民,果园就是他的家,来村里后饭都顾不上吃,就去果园手把手地教技术。同时还帮我们请了邢台富岗村两名技术员前来帮助搞管理,使我们这个落后村一下就变成了果园,如今村里人均年收入已达1万余元,收入最多的种植大户能达到9万多元。我们多么希望有更多李教授这样的科技人员来帮助我们呀!”陈玉富说。

  河北省科技厅厅长王志欣说:“我知道他创造了许多成果,但说实话对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却真是知道得不多,这两天看了《经济日报》的报道,真是大受教育。李保国教授就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社会实践结合的典型,他放下架子,一手搞科研创新,攻克山区综合开发技术,一手抓实践教学和技术推广,产生了山区群众增收28.5亿元的巨大效益。在这种结合中产生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就是李保国教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我们在总结推广李教授山区综合开发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学习发扬他的奋斗精神,并使之成为激励我们事业不断进步的精神食粮。”(中国经济网记者 雷汉发)

  农村需要更多“李保国”——网友热议学习李保国精神

  中国经济网4月13日、14日连续报道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的感人事迹后,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反响。许多网友表示李保国的事迹很感人,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李保国的精神。

  辽宁锦州石玉晶表示,李保国长期奔波于山坡林间,倾情为农民服务。用他的“土”、他的“杠头”和他“戒不掉的操心”,展现出一位学者的高尚情怀和无私心境,令人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山西原平吉建平表示,“老山人”李保国的破难之“技”在于精,做事之“实”在于勤。他骑着自行车到相邻村,主动“兜售”“苹果经”,拿上经费为民办实事,带动10余万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农村发展需要这样的“老山人”。

  福建福州王光前表示,最让自己感动的是李保国的实干精神。实干,让李保国“身”入荒岭、“心”到农村,把山区当成试验场,每年200多天待在一线潜心研究、工作;实干,让李保国奔波在田间地头,想方设法将几十项科技“种子”播撒在太行山上;实干,让李保国用农民看得懂的技术、听得懂的语言推广好经验、好技能。

  湖北江陵薛建成表示,《经济日报》连续报道了李保国心系群众,践行“科技富农”理念,成功带领农民致富的感人事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发扬李保国“科技扶贫”的信念、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以实际行动说服群众的实干精神。

  河南郑州袁文良表示,我们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应该以李保国为标杆,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使李保国的精神品质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

  湖南茶陵黄云生表示,李保国既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中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模范人物,也是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他的敬业精神将激励人们牢记使命和责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河北承德银监分局李凤文表示,李保国是我们各条战线工作人员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长期扎根山区,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一心为民的情怀;学习他淳朴厚道,与农民打成一片,热心助人的高尚情操。

  湖南古丈县委办公室覃阿风表示,李保国不仅仅是一名科技特派员,他更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正是他的一个个实际行动,把理论技术变成一个个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中国经济网记者 欧阳梦云)

  网友热议:

  @路在脚下:谁为老百姓谋利,老百姓心中就有谁!

  @彼岸:国家和人民需要这样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好人一路走好!

  @叶岩:心里装着农民的教授,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向您致敬!

  @Iris:听闻李老师的事迹,内心非常触动!李老师专心致志为农民谋幸福,操了一辈子心,还是累倒了。太不容易了,教授德才永远铭记心中。

  @孙晓地:农民的贴心人,自然获得农民的爱戴,他永远活在农民的心中。

  @老邻居:学者风范,为民忠诚。两脚泥土,一片丹心。满腔热血,根植农间。虽显“土气”,身价万千。事迹可歌,丰碑永存。今别业绩,呼唤来人!(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静 整理)

标签: 李保国|教授|太行山|精神 责任编辑: 陈斌
分享到: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每日关注
  • 货车内暗藏“黑油站” 如同流动“炸药包”
  • 男子夜爬校园盗电脑被抓后装聋作哑拒配合
  • 用干扰器盗走豪车内50万元现金 海口一对赌徒被逮
  • 贵州一高校现最严食堂:菜有虫赔20倍、变质赔50倍
  • 一季度三大民生指标向好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相关阅读
  • 一个“农民教授”,为何感动了百万河北人
  • 美国精神病男子假冒科学家到处捐精 生36个娃
  • 荒山滴翠,是你不倦躬耕的“笑容”
  • 缅怀“太行新愚公” 致敬无悔人生【长城时评】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