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从“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 浙江:治污倒逼转型升级
2016年04月16日 11:02:21 来源: 人民日报

  本报杭州4月15日电(记者王慧敏、江南)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浙江水环境压力越来越重。为了可持续发展,浙江多年前就向污染宣战,到2013年底,全省已有70%的县达到“美丽乡村”目标。浙江并不满足,2013年又启动“五水共治”战略,通过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水污染问题出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浙江治水,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环境换取增长”转变到“环境优化增长”,力争“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新产业集群化”。

  岸上的产业发展理顺了,水里的“病症”也逐步疗愈。治水治出的“美丽环境”,承托起“美丽经济”、绿色发展。两年多来,浙江整治重污染行业,累计关停、搬迁或整治提升企业3万多家、养殖场5万多户。“腾笼换鸟”产生的效应正在显现。

  生态环境的优势正转化为富民惠民新优势,绿色环境正成为城乡群众共享的“绿色福利”。浙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近几年保持在全国前列。旅游部门近年多次在全国游客中调查:乡村旅游您首选哪里?浙江得票总是名列前茅。

  从“环境换取增长”转变到“环境优化增长”

  浙江“五水共治”带来海晏河清(长江构建“绿长廊”)

  记者王慧敏江 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发源”于浙江安吉!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0多年前,安吉曾得过国务院的“黄牌警告”,被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环太湖的长兴县,汽车经过总会落满厚厚的粉尘,所有的河道都呈酱油色……

  当然,这一切早成了历史云烟。随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随着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行动的深入进行,浙江的发展模式已从“环境换取增长”转变到“环境优化增长”。人们形容现在的浙江是“小河清清大河净,水碧山青如画屏。”到处展开的是海晏河清的山水长卷。

  率先攻下污水治理,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

  浙江,因水得名、倚水而兴。作为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达省份,浙江近年来感受到水环境承受的压力之重:一面是水资源已载不动高速发展,“水乡缺水”的尴尬随处可见;另一面是群众的“梦里水乡”渐行渐远,“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的意境只能梦里重现。

  如果GDP上去了,群众却要为水是不是干净、空气是不是清新而烦恼,何谈生态文明?如果口袋鼓了,推窗开门却要与一条条“垃圾河”为伴,哪来民生的幸福指数?

  沉甸甸的问号,摆在浙江面前。从2003年开始,浙江展开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旨在改变生态窘境。“十年生聚”,到2013年底,全省已有70%的县达到“美丽乡村”目标。2013年又启动“五水共治”战略,进一步夯实“全面小康”的基石。

  “治水关乎生态、关乎转型、关乎民生、关乎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解释说,“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既竖起治污水这个“大拇指”,从群众最深恶痛绝的污水治理起,也把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捏成“拳头”,齐头并进。“五水共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治省兴省的关键之策。

  走进安吉县迂迢村,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淌,穿越整个小村。百里富春江穿越桐庐,一路水秀山清……近两年来,浙江清理的“垃圾河”有6496公里,5106公里“黑臭河”得以整治。截至2015年底,浙江已有639个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新增城镇污水管网6536公里,在全国各省份中第一个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今年,浙江再次郑重承诺: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到2017年,将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两覆盖”。

  水里、岸上标本兼治,倒逼产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

  水污染问题出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水环境治理离不开增长方式转变。浙江适时调整发展方略:通过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措施是: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新产业集群化。

  指着眼前一排烟囱,浙江通益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老总周立夫很自豪:“瞧,一点烟雾也没有!”绍兴市柯桥区是全国闻名的纺织之乡,印染产业产值曾占全国三成。产业赚钱,也让美丽水乡“蓬头垢面”。从2014年开始,柯桥区对企业排污动起了“硬刀子”:实行刷卡排污机制,每个企业都装上“刷卡排污总量自动控制系统”。指标用完,排污阀门自动关闭。

  “以治水去产能、促转型,曾经的‘水晶之都’如今找到新‘跑道’。”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感叹。水晶产量曾占全国八成以上的浦江,受其粗放加工所累,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6年全省倒数第一。浦江下决心对水晶行业“动手术”。两年间,浦江2万多户无证水晶加工户被取缔,新建的四个水晶集聚园区实现统一治污“零排放”。去年全县水晶加工主体减少了90%,水晶产业产值和税收仍增长24%和2.6%。

  关停整治“低小散”腾出的发展空间,引来新的产业形态。原来集中了300多家水晶作坊的新光村,治水后吸引了143家“创客”入驻。

  岸上的产业发展理顺了,水里的“病症”也逐步疗愈。曾经“垃圾围湖”、水质久居劣V类的浦江翠湖,临湖居民紧闭多年的窗终于敞亮地打开,绿意美景扑面而来。

  两年多下来,浙江整治重污染行业,累计关停、搬迁或整治提升企业3万多家、养殖场5万多户。“腾笼换鸟”产生的效应正在显现: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表现“抢眼”,增加值分别增长6.3%、6.9%、6.9%,均高于平均增速。

  生态环境优势变为富民惠民新优势,“绿色福利”全民共享

  白鹭成群,或翩然掠过水面,或栖息水岸树丛。今春,在丽水龙泉市的龙泉溪城区河段,经常可见这般图景。摄影爱好者方朝松家住附近,最近他每天都来龙泉溪拍照。“白鹭是‘环保鸟’,水清了、河畅了它们才会来。”今年初,龙泉溪还破天荒游来一群“稀客”——人称“水中熊猫”、对水生态要求极高的史氏鲟。

  龙泉的千余名农民摄影家,都爱把镜头对准身边的河。他们还有一重身份是“治水监督员”,捕捉美景的同时,也定格下脏乱一角。照片张贴上各乡镇的“红黑”榜,给治水“短板”曝曝光。“五水共治”行动正是在这样的共建共享中继续推进。不仅“河长制”有了更为完善的“升级版”,“河道警长”“村民监督员”“义务护水队”“亲水志愿者”等各种管水护水组织也纷纷发挥作用。

  在浙江,生态环境的优势正转化为富民惠民新优势,绿色环境正成为城乡群众共享的“绿色福利”。统计显示,浙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近几年保持在全国前列。“环境可持续发展奖”第一名,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浙江长兴的殊荣;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人居环境优美,这是浙江安吉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时,有关机构的评语……

  旅游部门近年多次在全国游客中调查:乡村旅游您首选哪里?浙江得票总是名列前茅。

标签: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每日关注
  • 货车内暗藏“黑油站” 如同流动“炸药包”
  • 男子夜爬校园盗电脑被抓后装聋作哑拒配合
  • 用干扰器盗走豪车内50万元现金 海口一对赌徒被逮
  • 贵州一高校现最严食堂:菜有虫赔20倍、变质赔50倍
  • 一季度三大民生指标向好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