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程毓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雷宇
4月27日上午,武汉科技大学大四学生王珊来到团湖北省委,领取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证书。
去年9月,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的王珊被保送浙江大学硕博连读,几个月后,她将开始自己期待已久的研究生生活。
幼年烧伤被鉴定为三级伤残,历经十多次整形手术,脸上的伤疤依然可见,鼻子和耳朵还有残缺,10根短了一截的手指需要每天做伸直运动……这个23岁女孩乐观自强、艰辛求学的故事在这个毕业季渐渐传开,感动了整个大学校园。
16年前的一次意外至今依然是一场噩梦。
7岁的王珊在家中厨房帮忙择菜,煤气泄漏瞬间引发火灾,王珊面部严重烧伤。在医院里住了整整1年后,王珊回到学校。“鬼呀!”小朋友见到她,吓得四处躲闪。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用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读过几年小学的爸爸为她打气。为了给母女俩治病,家里卖掉了货车、房子,还找亲戚借了钱,负债累累。
除了上学,王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看书,难过时一个人静静地待在房间。海伦·凯勒、史铁生的励志故事,给了她信心和力量。
“容貌改变不了,要在别的地方更优秀”。她用残缺的手指慢慢地学会了吃饭、写字。
从小学开始,王珊的学习成绩就在班上数一数二。同学学习上有不懂的,王珊主动耐心讲解,渐渐地交了一些好朋友。“朋友多了,我开始明白,外貌并不重要,只要真诚待人,别人就会真诚待你。”王珊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
王珊的自强,老师们看在眼里,也都想尽办法帮她。
读小学、中学时,每到要交学杂费和资料费时,班主任主动找学校领导申请,给王珊减免了。王珊也特别感恩,班上有什么事,她不声不响地去做。上大学后,每年春节回家,她都要用打工的钱买些礼物去看望老师。
暑假是孩子们开心的时光,但对王珊而言,却是最痛苦的日子。几乎每年这个时候,她都要做修复、植皮等整形手术,最疼的是分开手指粘连——从上午9点进手术室,一直到下午5点才出来。手术后连续好几周,钻心的疼痛都让她无法入睡。因为手术时间长,又异常痛苦,每年只能做一处。她做了4次这样的手术,现在,还有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粘在一起。
因为眼睑外翻,眼睛经常干涩生疼,她看一会儿书,就不得不闭上眼睛,转转眼球,缓解疼痛。
2012年夏天,高考一结束,当同学们都在商量去哪旅游时,王珊走上了四处找兼职挣生活费的道路。
来到商场,看到她的样子,经理直摇头;找到餐厅,看到她的双手,店长婉言拒绝。王珊急得嘴里都起了水泡。想到平时给同学们辅导功课反响不错,她决定“当家教试试”。
举着一张“家教”的纸板,王珊站在书店门口。可一天下来,时不时有人驻足与旁边的求职者交流,只有她无人问津。她又设计制作了数十份广告单,介绍自己成绩优秀,提出“免费试讲”,贴在社区的橱窗上,终于等来了咨询电话。那个夏天,她给4个学生当家教,挣了两千多元钱。
录取通知书来了,王珊以高出一本线20多分的成绩,跨进了武汉科技大学的校门。
用助学贷款交了学费,用自己挣的钱交了杂费,剩下的钱不够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她又在校园里找工作。
学校的餐厅需要洗盘工,她兴冲冲地跑去应聘,老板见到她,不想用她。她表示,第一天不要工资,让她试试。老板勉强同意,她干得格外卖力,洗完盘子又帮着做其他事,终于获得这项兼职。虽然一个月只挣300元,但她一日三餐能在食堂免费吃。
不久,她又找到一份拖地的工作,半夜12点拖宿舍走廊的地,一个月挣130元,她乐此不疲。
每到暑假,烈日下,王珊挤公交车,往返于武汉三镇当家教,由于手指残缺,握不住扶手,站不稳,经常摔倒。
老师和同学知道她的家庭情况,大一时,帮她申请了国家助学金3000元。大二,再次申请时,她坚决不要,“给其他困难的同学”。
打工占用了大部分业余时间,但王珊的学习并未放松。
每天早上,寝室的同学还在睡梦中,她就悄悄起床,背着书包到操场上晨读;夜晚,同学们关灯睡了,她躲在被子里,开着小灯看书。
大二获得许家印奖学金5000元,大三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和濮耐奖学金3000元,大四获得国家奖学金8000元,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自学商务英语和日语……一张张证书见证着她的成长与收获。
靠奖学金和兼职打工,大学期间她从未向家里要过钱,相反还补贴家里。大三拿到奖学金,她给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爸爸逢人就说,“这是我女儿用奖学金买的”。
大四时,王珊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顺利获得保研名额。
她想申请浙江大学,战战兢兢给导师发去一封邮件:“我是一名残疾人,手指的缺失让我更加不畏困难与挑战,更加专心致志。我向老师保证,我的双手不会给我带来任何的阻碍,不管是在生活、实验还是工作上。”
“我看重学生的科研素质、心态与能力、培养潜力,学生身体方面的疾患,只要不影响科研工作。”导师的回信给了王珊无限力量。面试后,王珊成功地获得保研,还是硕博连读。
一路走来,这个柔弱女孩的艰辛付出,师生们都看在眼里。
她手指残缺,别人一只手可以拿住的东西,她要用两只手才能拿稳。撕透明胶,短缺的手指使不上劲,她拿着镊子,挑开小口子后再撕,用完后折一下,便于下次好撕,“用脑子弥补身体残缺”。
辅导员李佳说王珊是自己见过的最勤奋、最自强的学生。无数个节假日,王珊默默地在实验室工作,经常从早上8点做到晚上10点半。
在室友刘会芳看来,王珊在大学四年度过了比很多身体健全大学生更精彩的时光。
大学期间,只要有竞选、比赛等活动,王珊都积极报名参加。她先后竞选班级团支书、学院团委秘书部部长,参加了辩论赛、演讲比赛。大三时,王珊主动申请做了2013级班主任助理。
她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完成了“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武汉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最近半年,她一直在浙江大学做一项利用硅胶“薄膜”导电测量脉搏、血压实验,攻克了所有难题。
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国胜听说王珊的事迹后感动不已。这所以钢铁专业闻名的学校,一直在着力培育学生的“钢铁品质”,在他看来,王珊历尽“千锤百炼”,锻造成了一块质量优良的好“钢”,为校园学子的成才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临近毕业,王珊依然忙碌着,做兼职、自学软件,读科研文献……这个总是笑声朗朗的女孩,人生即将掀开新的一页。
本报武汉4月29日电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