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莫斯科5月5日电 题:探访亚马尔项目:北极圈里的中俄能源合作
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地处北极圈内,气候严寒,环境恶劣,在当地的土著语——涅涅茨语中被称为“土地的尽头”。但这里一处名为萨别塔的地方,却因为正在建设中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而热闹非凡。
5日,中新社记者来到了距离莫斯科2400公里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工地。记者看到,尽管当地零下十几度低温,但施工现场仍然一片火热:身穿工作服的施工人员、安装防寒系统的特种车辆往来不绝;大型吊车、起重机吊着货物丝毫不停歇;在港口码头上,工作人员则冒着突如其来地风雪指挥着集装箱船靠岸。据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这里施工人员有1.5万至2万人。即使是在冬天,施工进度也能得以保持。
与火热的施工现场相匹配的是良好的项目前景。据亚马尔项目提供的资料显示,该项目预计于2019年全面投产。依托附近气田超9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备,届时亚马尔项目每年可生产1650万吨液化天然气。
据亚马尔项目副经理莫纳科夫介绍,得益于北极地区的严寒气候,亚马尔项目在加工和储存液化天然气时比其他地区可节省冷却能耗、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尽管项目还未投产,但96%的液化天然气产品已被预定,客户主要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
莫纳科夫说,除了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和法国道达尔公司持有项目股份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丝绸之路基金等中方股东共持有约三分之一的项目股份。此外,据诺瓦泰克公司副总裁弗里德曼此前透露,亚马尔项目还在与中国多家银行进行接洽,预计后续还会有投资者加入融资行列。
中方企业并非仅仅通过融资的形式参与该项目。作为当前制造业大国,中国企业还担负着为项目生产“模块”的任务。莫纳科夫说,亚马尔项目地处北极,施工环境恶劣,因此采用了“模块化的施工方式”,即在其他地方生产好项目所需的大型设备并组成标准单元,然后运到项目所在地进行组装。
“与传统建造技术相比,使用这种方式可把项目工期缩短18至20个月。此外还可以大大减少施工人员数量”,莫纳科夫说。
据介绍,目前项目所需的近400个模块,绝大多数由中国企业建造。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一个正待连接的生产线模块,长、宽、高均约几十米。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还将有72个这样的大型模块从中国运到项目上。一位法国工程师告诉记者,建造这样的模块是硬实力的体现,“考验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水平”。
中国企业在亚马尔项目中作用大,收益也大。有媒体认为,通过亚马尔项目,中国企业不但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进入俄罗斯能源领域的上游行业,更开辟了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开发极地能源的新途径。此外,还有媒体认为,亚马尔项目担负着发展北极的任务,中国、法国企业技术和资金的参与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亚马尔项目可被称为“北极地区国际能源合作的典范”。
事实上,在亚马尔项目的带动下,萨别塔地区已经获得了发展。当地机场已经投入运营并开通了多条国内、国际航线。当地港口未来将扩建成带有2个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专用泊位、6个其他船只综合泊位的大型港口。此外,俄政府还计划未来在北极地区修建连接萨别塔和其他油气产地的铁路,带动铁路沿线地区的发展。(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