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张利 环球时报记者 张怡然】“零售寒风越吹越烈”,香港特区政府5日公布的零售业数据让港媒感受到寒意。13个月连续下跌,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12.5%,1999年以来最差,香港零售管理协会称,零售业正处于“救亡阶段”。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该行业之所以疲弱,是受旅游业放缓拖累。有外媒称,或许香港旅游业界应该反思一下,除了关注游客数字,是否也该想想优质旅游体验问题。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香港政府统计处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3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价是347亿港元,较去年同月下跌9.8%。今年第一季度合计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下跌12.5%,总销货数量下降11.3%,业绩表现是1999年以来最差的一个季度。
香港《大公报》6日称,几乎全部零售商类别销货价值都出现下跌。反映智能手机业绩的“杂项耐用消费品”跌幅最大,同比下降38.2%;“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下降20.3%;“电器及摄影器材”和“服装”分别下降20%和11%,只有“药物和化妆品”“食品、酒类和烟草”等出现轻微增长。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郑伟雄表示,为了“救亡”,许多公司正在通过促销清库存,希望现金回笼,协会大部分零售企业会员已停止招聘员工。有调查发现,20%的中小企业零售商户经营已经相当困难,正面临倒闭危机,当中以尖沙咀、铜锣湾、旺角等商户情况最严重。现在,在商铺林立的铜锣湾有不少品牌店正在进行季中促销,甚至有当季商品以6折活动来吸引顾客。
“说到底,香港经济结构单调是造成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香港经济主要依赖内部需求,而内部需求主要又依靠内地旅客支撑,随着旅游业进入寒冬,零售业以至整个消费市道走下坡也就不足为奇。”香港《东方日报》6日评论说。香港政府的发言人表示,来港旅游人数的减少对香港经济产生严重影响。3月份的游客数量比今年1、2月份有所上升,但与去年同期比还是下降了10.9%。
游客人数下降直接导致服装业受影响。《大公报》援引金伯利商店一家服装店工作人员的话称,顾客已由游客变为本地市民,但消费力度相对较低,生意大不如前。而钟表珠宝行业更是成为零售业“重灾区”,已连续多月大幅度下滑。有学者分析,除了游客人数,游客消费模式改变也是该行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港人内需也出现萎缩。
英国广播公司称,每到“五一”假期结束时,香港的新闻焦点通常是“香港旅游业堕落指数的综合报道”:有多少团客被宰?有多少反水货客的行动打击内地客赴港?整个旅游业,焦点永远集中在游客人数。至于优质旅游体验这个概念,业界中几乎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下去,令香港旅游业步入寒冬的,“不只是游客人数下降,还有业界的不思进取”。
香港零售业数据也不全是坏消息。香港《经济日报》6日称,零售业3月的跌幅相较于2月渐收窄,“五一”假期部分零售商生意好转。但郑伟雄同时表示,这难以扭转零售业持续的跌势,预计全年下跌6%至7%。他称,香港零售业可能要经过2至3年调整期后,表现才会趋向平稳。《大公报》称,由于香港内部一蹶不振,下周五公布的今年首季度经济增长数据更不容乐观,可能出现负增长。除了零售业,香港餐饮业也面临下行压力,股市楼市资本市场情况也不够明朗。
围绕“零售寒冬”,除了经济结构与服务态度问题,也有不少关于政治的思考。一名香港问题专家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经济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内地的经济发展潜力与速度有目共睹,香港与内地的往来肯定是有利于香港经济发展,但香港近些年来似乎没有处理好与内地的政治和社会关系,“香港有一股力量,喜欢做文章,把事情闹大,但后果反而要自己来承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