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7日消息(记者 杜希萌)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近日联合印发《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北京将规划5条500米宽度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以及多条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北京市规划委表示,将在首都中心城区形成一套完善的通风廊道网络系统。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监测数据显示,严重时北京市城六区热岛面积已占到该区域总面积的77%。这导致北京中心城区空气流动性变差,导致生活、生产的空气污染物淤滞。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介绍,在有条件的地区构建“南北通透”的通风廊道,目的让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之间更好地“换气”。“5条应急走廊,是一个体系。还会有三级微型廊道,根据每条的不同情况,都有模型,我们跟气象部门还有有关专家进一步对每一条不同情况有专门的措施,保证实现综合走廊的设计的目的。”
据了解,目前五条一级通风廊道,主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中心城区多座公园和大片绿地。西北部的廊道一包括昆明湖、昆玉河,紫竹院公园、动物园,玉渊潭;西部的廊道二的起点设在植物园;沿中轴线地区的廊道三包括太平郊野公园,经东小口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以及后海、北海等;中心城东部的廊道四,包括清河郊野公园,朝来森林公园、朝阳公园等;中心城东部的廊道五,主要为东五环及两侧绿化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何永表示,大型的通风廊道和下一步将规划的微型三级廊道会形成北京中心区的“新风系统”。
何永解释,考虑了天空的开阔度,还有地表的粗糙度,也就是不要鳞次栉比的房子,不要房子密度过高,尽量形成开阔的空间,同时廊道要考虑风向的夹角尽量不要超过四五十度。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一二级通风廊道的规划设计路线上,不少高度较高、密度较大的建筑群落,成为空气流动的瓶颈区。比如,位于廊道四中的十里河地区拥有大量的批发市场以及临时建筑,不过这些有望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工作的推进逐步腾退。项目组研究结果显示,通风廊道对降低局地热岛效应、促进空气流通有一定效果,尤其是在峰值时效果更加明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