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振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不可替代”,从中可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探寻和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发挥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历史表明,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社会科学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
马克思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在这种研究和解决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的发展。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哲学社会科学而言,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一句话,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
诚如习总书记所说,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显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各级党委领导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一方面,于各级党委而言,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其中要特别重视人才培育,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这是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持续繁荣发展的坚实支撑。
另一方面,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使自己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