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政 正文
习近平再释“第四种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年05月20日 15:56:03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开可

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 开可)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习近平再次提到了文化自信,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再提文化自信,其在习近平心目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文化自信提及已久,如今再提,为何对其如此重视?

  文化自信也被称为“第四种自信”。习近平在座谈会上用“三个更”指出了其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郑承军告诉记者,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都是外在的,而文化自信是倾向于内心的,能够让人真正地“心悦诚服”。

  在郑承军看来,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结果和目标,“走这样的道路,有这样的理论,秉持这样的制度,如果都这样实施了,那文化自信是必然出来的。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必然结果和深远目标。”郑承军认为,文化自信能使理论自信更有理性、道路自信更有行动、制度自信更有保障。

  亲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言

  “习总书记是特别讲究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领导者。他在很多场合都谈到过文化自信,包括中国人的风骨、中国人的精神等,就是要振奋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同时不妄自菲薄。”郑承军说。

  习近平总书记每一次异国演讲中信手拈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更能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仅以2016年年初中东之行为例。在阿盟演讲开篇中,习近平即用管子的话讲述此行的意义:“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在讲述中国在中东不找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的立场时,以孟子的“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来承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成为描述中沙、中伊的友谊的良言。

  在国内,治国理政也正在从中国优秀的文化中汲取能量。

  2014年9月,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在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治国理政要善于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众所周知,民惟邦本,依法治国,这些耳熟能详的治国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出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从这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力量,为治国理政不断提供支撑。

  总书记勉励青年传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时如是说。

  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代代青年的传承。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曾多次勉励青年学子。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与青年学子共聚,就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要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希望广大青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同年12月,习近平在澳门郑裕彤住宿式书院参观时,参与了由澳门本地和内地学生举办的以“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为主题的讨论会。习近平鼓励学生们要以中华文化为荣,又用“系扣子”来比喻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对传统文化要有所了解。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根,才能了解自己的魂和以后的发展。了解以后第二个环节是继承,第三个环节就是创新。”郑承军在采访中表示,青年人是一个年轻的群体,不仅是文化继承的问题,一定要在传承中有所创新。

  郑承军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古代的东西“拿出来晒一晒”,青年一定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除了继承、创新,郑承军还提出,青年要学会谦虚,能够虚怀若谷。“年轻人有冲劲,但是不要忘了,在这个世界,所有的知识都是传承过来的。年轻人有冲劲是值得褒扬的,但是也希望他们能谦虚好学。只有这样他们的路才能走得更稳。”

标签: 习近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 陈斌
分享到: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新华视点:十大关键词透视改革2014

每日关注
  • 污损号牌上高速被查 司机竟贿赂交警
  • 中国护士数量缺口达几百万 薪酬低导致留不住人
  • 我国首列永磁跨座式单轨列车在青岛下线
  • 快捷酒店体验难如人意 “跑马圈地”难为继
  • 检察机关3年刑事抗诉近2万件 157人从无罪改判有罪
相关阅读
  • 立时代潮头 发思想先声
  • 把握正确思路 坚定文化自信
  •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论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