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端阳,今又端阳,粽子蒲酒格外香。——再过几天,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就要到了。精明的商家早已做好了佳节营销预案,力求赚得盆满钵满。比如用丰富传统节日氛围的办法,刺激亲情消费;比如挖掘资源,调动营销潜力;比如搜罗目标客户,提供特色服务。甚至各种宣传口号应时出台——“今年端午送什么,××美粽最适宜”“每逢端午倍思亲,只有××最温馨”“融融端午情,团圆家万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本就是我们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的诉求。中国随便哪个节日,都有与之相应的讲究。就像许多地方端午节有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的习俗。但是一定切记,“吃什么”只是节日的外壳,“为什么吃”才是节日的内核,是其内涵的文化意蕴。对此一定不能淡忘,一定要代代传承;使之长长久久、生生不息。
如今端午节的“热度”,似乎赶不上“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愚人节”……不是说这些舶来的洋节有何不好,东西方文化,本来就是在相互碰撞、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中灿烂繁荣的。但是,在洋节时用“消费”孝敬父母,也别忘了端午节也有孝敬的内涵;或者完全让粽子的香甜冲淡了粽子的寓意。——这种情形,可以反衬出传承端午文化的重要。
端午节是一个意蕴独特的节日,既有热烈奔放的一面,也有凝重端庄的一面。划龙舟的热闹与祭祀屈原的凝重,使这一节日意蕴丰满,价值、影响不可低估。亦因此,端午节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为全民所共享;以及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其中就有不同寻常的价值。
与中国传统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不同,端午节更多的是爱国情怀(祭奠屈子)、民族图腾(龙舟竞赛)、孝德传承(曹娥救父)的元素。依附于端午节的许多美丽的传说,就是老百姓的朴素心愿和精神营养,是代代相承的文化基因,自然也是中华文化的优秀结晶。一个国家五千年文明从未间断,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而传统节日的丰韵内涵,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影响力不可忽视。要不然,联合国也不会让中国的端午节进入世界非遗目录,成为整个人类的瑰宝。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重视利用这个载体,张扬它的本源价值,对今天犹有意义。因为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世界科技强国挺进的号角也已吹响。亟待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向着伟大的目标奋力前行。而且我们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借助德治与法治的力量。所以,我们应当给节日注入更为鲜活的内容,采取更多的形式,使文化根脉更加厚实,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成为民族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慰藉。比如,策划电视专题直播,以爱国、图腾、孝德为中心进行系列宣传,形成浓浓的端午氛围;举办有关端午的诗歌朗诵和歌曲演唱;讲好端午民间故事;调动微博、微信、短信等新媒体参与平台,形成良性互动,拓展传播空间……就像“网络中国节”系列专题,就像秭归县举行“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以“中国端午、诗意宜昌”为主题,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那样。总之,要让端午节的文化结晶大放异彩,浓郁端午氛围,张扬端午精髓,成为向上向善的动力。(雷钟哲)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