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看花茂脱贫,习大大为何在这里找到了乡愁
2016年01月14日 15:24:22 来源:中国青年网 张炎良

  俯瞰花茂村,连片的智能温控大棚成为当地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的强劲动力。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脱贫攻坚看贵州”中国青年网系列报道④

  中国青年网遵义1月14日电(记者张炎良)"习大大当时就坐在这里,跟我们村民一起聊天。”贵州省遵义县飘香镇花茂村村民王治强指着自家前的空地说。2015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花茂村,深入智能温控大棚、党员群众之家、土特产服务中心、制陶工坊,就扶贫开发工作、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在花茂,习近平边走边询问当地脱贫致富情况,沿着土墙和木栏相伴的乡村小径,看到鲜花盛开,道路两旁的房子干净整洁,他有感而发地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王治强回忆,"习主席就在自家的院子里同村民们聊起了家常。家里种什么?土地经营情况怎么样?农家乐搞得怎么样?习主席当时问得很详细。”

  "其他村民们都说我这个农家乐开的真是个时候,不到半年就把习总书记给引来了。”王治强乐呵呵地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总书记走了以后,他家的农家乐游客量翻了一倍,"去年七一建党节,全天接待了520人。”

  事实上,王治强能开起农家乐,与村干部的扶贫帮扶密切相关。"我们原来的县委书记曾瑜几次来到家里来为我支招,当时我家楼顶挂的是‘红色之家农家乐’的牌子,她看到以后说你这个观念还是转不过来,非要写上‘农家乐’三个字城里人才知道农家乐吗?后来我就把那三个字给去了,挂上了三颗红五角星,就叫红色之家。”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贫困荒芜之地。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全面铺开,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培育蔬菜、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高效农业与乡村旅游、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据统计,该村已为165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起了300亩高效农业园区,完成民居新建、改建、美化880栋,建成农家乐18家、乡村旅馆42家,累计建设旅游用道16公里,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13000元。

  "脱贫首先要转变观念,虽然扭转观念是最难的,但我们耐心地和农民聊天,带着他们出去看更好的地方,让他们开眼界,对于很多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的老百姓观念上就是很大的冲击和震撼。比如说我们带开乡村旅馆的、做土陶的农民去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所在地乌镇,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去改变。”遵义县枫香镇副镇长、花茂村第一书记周成军说。

  在花茂,围绕效率抓改革,倡导"马上办”、"钉钉子”、"认真负责”、"激情创业”、"敢于担当”五种精神。"我们对于村干部绩效考核实施‘一次通报、两次约谈、三次问责’,所以在这里不能说空话套话,大家都在一心一意谋改革,促发展。”花茂村村支书潘克刚说。

  现如今,中央已经吹响了"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新号角,踏上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新征程的花茂也已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让我们共同期待花茂率先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的那一天。

  花茂村村民王治强指着自家前的空地说:"习大大当时就坐在这里,跟我们村民一起聊天。”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1月13日,"脱贫攻坚看贵州网络媒体‘走转改’”的网媒记者们走近花茂村,寻找习大大的那份乡愁。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花茂村的智能温控大棚内,小苗儿茁壮成长。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花茂村的智能温控大棚内,通过施用农家肥、稻壳等来解决土地板结问题。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智能温控大棚成为花茂村的老人们度过闲暇时光的好去所。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小朋友在花茂村体验陶艺制作。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免费无限网络已覆盖花茂村。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游客扫描花茂的农村电商产品,通过手机扫描这些二维码,马上就能购买眼前原生态农产品并获得品名、简介和月销售量等信息。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网络媒体记者在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参观"红色之家”农家乐。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标签: 花茂;脱贫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每日关注
  • 陈吉宁: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40个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西藏定结县、定日县分别发生5.3级地震
  • 总理力推简化审批,让企业办证不用看人脸色
  • 新西藏,从这一刻启程——专家学者谈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
  • 西双版纳发生野象伤人事件 一老人被攻击身亡
相关阅读
  • 脱贫攻坚看贵州:授人以渔关键在“精准”
  • 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借力大数据“拔穷根”
  • 江口:梵净山下的创新脱贫启示录
  • 【专题】脱贫攻坚看贵州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 【政百科】第六十六期:促进就业 鼓励双创 浙江一大波"双创"红包来了
  • 【政百科】第六十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盘点 2016浙江经济怎么发展?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