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让“精准”成为习惯
2016年03月13日 09:16:48 来源:人民日报 孙先富

  “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话题建言献策,为脱贫攻坚贡献了不少智慧。为什么脱贫攻坚必须精准识别、因贫施策?“精准”,是一种怎样的方法论,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道德经》有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大事者必以精准思维、精准做法为遵循,方见成效。《礼记》也有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做事情一开始就要慎重,不能马虎大意,哪怕开始只是一丝一毫的差错,其结果也会事与愿违。0.99的1000次方接近于0,道理就是这样。

  精准,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追求。《庄子》里讲过“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这些关于熟能生巧的故事提醒我们,穷尽所能、做到最好,是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精准就是这样一种力求完美的自我追求。

  精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对什么事情,都抱着“无所谓”“想当然”的态度,对情况了解停留在“大概是”“应该是”之中,能有多少成就?敷衍了事、毫无“精准”可言,既容易误事误人,也会迷失自己。从作风上砥砺精准的要求,万事无难。

  精准,是求真的延伸。共产党人是最讲认真的,精准就是一种认真精神。闭门造车、异想天开,吃老本、拍胸脯、拍脑袋,既不会有好决策,也不会有好成效。深入基层、接入地气,听得真言、听进诤言,谦虚好学、积极进取,方能从精准中出成就、出公信。

  精准,也是求实的升华。有些人在扶贫攻坚中不善精准、在改革发展中不愿精准,原因不外乎怕自己吃苦受累、怕事情繁复麻烦。精准意味着实事求是、敢于较劲,而不是浑浑噩噩、安于现状,畏葸不前、怕这怕那。吃得苦,不怕死,霸得蛮,耐得烦,精准中充满了求实、务实的精气神。

  追求精准,就得要有胆有识、抓铁有痕。何为“有胆”?正确的敢坚持敢坚守;不对的,敢直言敢批评;错误的,敢纠正敢改进。何为“有识”?要有正确的方向,要有科学知识,要对实际情况了解透彻。何为“抓铁有痕”?做什么就有什么的样子,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精准化做事方法,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他就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让我们就从当下、从自己开始,把“精准”养成习惯。

标签: 扶贫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每日关注
  • 陈吉宁: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40个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西藏定结县、定日县分别发生5.3级地震
  • 总理力推简化审批,让企业办证不用看人脸色
  • 新西藏,从这一刻启程——专家学者谈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
  • 西双版纳发生野象伤人事件 一老人被攻击身亡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 【政百科】第六十六期:促进就业 鼓励双创 浙江一大波"双创"红包来了
  • 【政百科】第六十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盘点 2016浙江经济怎么发展?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