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这正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意义所在。
在7月27日下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战略纲要》)正式公开对外发布。《战略纲要》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
“这份《战略纲要》是根据新形势,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具有顶层设计的意义,将用来具体指导各项规划的实施。”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告诉记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则表示,作为指导和规范未来10年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战略纲要》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总目标将分为三步走。
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为什么要对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坦言:“根本原因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能力、基础都有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信息化对传统行业和领域的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的确,我国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到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已经达到了11.1万亿,居全球第一,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信息产业体系;网民数量已达到7亿元,也是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0%,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带网络;固定宽带接入数量达到4.7亿,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城市、乡镇以及95%的行政村;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入了世界的行列。
我国在互联网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信息化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介绍说,目前,城乡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应用等方面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部分人均网络资源和应用水平指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简单来说,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但还不是网络强国。
《战略纲要》提出的总目标正是建设网络强国。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信息消费总额达到6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38万亿元,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第二步到2025年,信息消费总额达到1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信息化与新常态相结合
《战略纲要》提出,要大力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能力、应用和环境,构成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有机整体。其中,能力是核心,应用是牵引,环境是保障。
“在我看来,这次的《战略纲要》亮点之一就是将信息化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紧密结合了起来,一方面是强调要加强信息化自身能力建设,增添产业能量与活力。一方面是强调引领作用,通过信息化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如是评价。
在这其中,增强发展能力,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发展核心技术,做强信息产业”“夯实基础设施,强化普遍服务”被列为头两项工作。
“下一步,将在构建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加大力度,重点是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庄荣文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特别是在基础软件、芯片方面整合建立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向国外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把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的优势力量整合在一起,集中突破目前的一些短板,实现核心技术不断赶超。
张峰表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在固定宽带网络方面,推动高速光纤宽带网络跨越发展。城镇地区要基本完成老旧小区光网改造,实现光网覆盖,农村地区要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通达。在移动网络方面,要加快建设先进泛在的无线宽带网,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无线宽带网络的协调发展,实现4G网络深度和广度覆盖。在“十三五”末,要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主要是信息化法治建设、网络生态治理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等工作需要加强。“在网络安全方面,我国正在进一步加强力度。”庄荣文介绍说,前一段出台了《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正在制定中。同时,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让群众共享互联网成果
《战略纲要》提出,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战略纲要》的另一大亮点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相结合,紧紧围绕人民期待和需求,比如对网络扶贫的强调,比如以信息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都是为了让人民能够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龚晓峰表示。
具体来说,《战略纲要》提出,要以信息化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服务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健全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完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介绍说,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会同12个部门组织实施了信息惠民工程,以解决民生服务领域突出难题为核心,通过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政务服务资源,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
此外,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使用也让公共服务有望进一步创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表示:“《战略纲要》为如何开发信息资源,释放数字红利赋予了新的意义,随着底层基本数据采集和大数据挖掘,公共服务将变得更加高效。”据介绍,政府将优先推进与民生保障服务相关的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同时抓紧修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晰数据开放的权利和义务,界定数据开放的范围和责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