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脱贫致富不忘本 苏区英烈后人用实干传承先辈精神
2016年08月28日 19:09:25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胡康林

  华屋“小洋房”与昔日土坯房形成鲜明对比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讯(记者 胡康林)崭新的二层半楼房,宽敞明亮的厅堂……走进瑞金叶坪乡华屋村民华割禾的“小洋楼”里,很难相信这是一户在今年1月才刚刚脱贫的人家。

  红都瑞金叶坪乡华屋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在苏区时期仅43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参加革命,留下了“华屋17棵松”感人故事。由于战争创伤、耕地贫瘠等原因,华屋深陷贫困,在当地甚至有“有女莫嫁华屋郎”的说法。

  土坯房

  然而,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华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走进华屋,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崭新的小“洋房”,灰瓦白墙、亭台小院,而在不远处,一排还保留着历史遗迹的土坯房却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逼仄拥挤的过道、昏暗狭窄的屋子、简陋破旧的用具,都清晰昭示着华屋村民曾经穷困落后的生活状态。

  华割禾是土生土长的华屋人,他的爷爷是一位革命烈士。华割禾以前的家就在那排土坯房里,极为简陋,当时生活也是掣襟露肘。

  华割禾的孙女正在新入住的屋里看电视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要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快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道路建设等任务。

  政府补贴、贴息贷款、社会捐助……2013年,村里的百姓从破旧的土坯房搬进了225平米的二层半小楼,从此,这里的村民过上了幸福安乐的生活。

  “这外面的这些都是政府帮建的,我们自己只出了12万。”站在新入住的房子外,华割禾一直咯咯得笑着,他说,12万能拥有这么一套房子,他做梦都没想到。虽然自己买房的这些钱是为朋友借的,但是现在已经还了一半,剩下的6万,2年还完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华割禾笑着跟“长征路上奔小康”采访团记者介绍收入情况

  华割禾比划着两根手指,自信满满的他在心里早已规划好了以后的打算。“我现在在村里承包了6亩地种大棚蔬菜,每天至少能赚200元,蔬菜新品上市时,每天能赚400多元。”他的妻子在村里做小工,每月收入也有两千多元。

  在华割禾家的2楼,他还腾出了两间房间做宾馆标准房间,空调、电视、家具一应俱全,而这也能给他带来一笔可观收入。“政府的政策好,这些电器设备都是他们出资配备,政府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不能只依赖政府,也要自己多努力。”

  如今,脱贫的华割禾不忘本,他积极地向身边村民宣传国家政策,通过言传身教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在华屋很多村民跟华割禾一样有着自己的大棚基地

  “要不是政府政策以及贴息贷款,自己根本盖不上新房,现在需偿还的债务所剩无几。”同村村民华水林曾因家里经济不好而在外打工,如今,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他也在村里承包了8亩地搭建20多个大棚种植蔬菜水果,去年赚4万多,今年预计收入8万左右。

  华水林88岁的父亲华从祁对现在的生活也很是满意,他说,华水林的爷爷华钦材为了革命牺牲生命,他的奉献精神也成为家风。“国家帮助我们很多,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一些,也有义务去帮助其他人,把先辈的精神传递下去。”

  致富不忘本,是华屋先烈遗属的作风,但这样的不忘本精神不仅仅只在华屋。在于都,在兴国,在赣南苏区的每一块红色土地上都有,1987年出生的高法保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高法保是于都楂林工业园的孵化基地的一位年轻创业者,29岁的他,已经创办过两家公司,帮助了不少乡亲脱贫致富。

  29岁高法保已开办过两家公司

  虽然是一名还未满30岁的年轻小伙子,但高法保却显得特别的沉稳,他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得很清晰,而在他的未来规划里,很大一部分都关系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高法保的家乡在于都县禾丰镇中坊村,那里世代靠栽种水稻为生,一亩水稻年收一千斤谷子,只能卖千把块钱。为了离开农村,高法保高中毕业后选择去了广东读服装设计,毕业后于2008年在当地开办了一家服装公司。

  然而1年后,服装生意还算红火的他,却突然离开了广东,返回于都做起了茶油生意。

  为什么放着当初的服装生意不做,改种油茶树?高法保笑着说:“因为我的先辈中有三位都是红军,当年和乡亲们有着深厚的感情,最终是为了保护乡亲们而牺牲的。我做服装挣了钱,就想着带乡亲们一起致富。”

  高法保拿出了一块“光荣烈属”的门牌,在他出生前,这块光荣牌就挂在了自家大门上。小时候,父亲还带他去县城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那里看到了曾爷爷的照片,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

  高法保带精准贫困户参观自家基地

  回到家乡的高法保带头承包了500亩地,改种油茶树,到了盛果期,每年每亩产果800斤,年收入比种水稻至少高十几倍。

  2014年,于都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这对高法保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

  次年,高法保在于都楂林工业园的孵化基地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经营原生态的绿色健康农产品。但由于早期没有业务,所以公司每天都徘徊在生死边缘。高法保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尽心尽力做到最好,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

  如今,经过1年的努力,高法保的电商公司走上了正轨,他卖的30多种农产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同时,高法保通过自身的创业,还带动了不少村民增收。

  创业者们在孵化基地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

  “以前我一直想离开农村,我之所以回来创业,是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帮助大家增加一些经济收入。”除此以外,高法保还说,他也希望通过自己创建的平台,帮助一些精准贫困户销售家里的农产品,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作为革命先烈的后人,从小高法保的父亲就对他十分严厉,时常教导他要弘扬先辈们坚贞不屈的长征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有远大志向并将这种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辛苦只有高法保自己最能体会,他说,他凭的是一颗做点实事来传承先辈精神的心。“当年先辈们从于都出发长征,不怕苦不怕累,为了信念不断前行。如今我们生活好了,但这种长征精神我们要传承下去。”

标签: 网络媒体走转改;华屋村;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 陈斌
分享到:

吴敏霞等运动员香港示范跳水 郭晶晶到场助阵

每日关注
  • 意大利地震遇难人数升至291人 意全国降半旗悼念
  • 首辆足球主题双层巴士广州发车 内铺高仿绿草地
  • 我国科学家揭示蜜蜂腹部变形机制 可为变体飞行器设计提供参考
  • 山东徐玉玉案头号嫌犯投案自首,如何根除电信诈骗?
  • 北京市2015年“三公经费”决算较预算下降22.3%
相关阅读
  • 【网络媒体走转改】“科技+生态”南昌瑶湖边上的一座创新城池
  • 【网络媒体走转改】“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江西于都探索移民扶贫新模式
  • 【网络媒体走转改】现在的生活以前做梦也没想到——从5位老表生活变迁看扶贫攻坚战赣州答卷
  • 【网媒“走转改”】 输血造血并重 扶贫攻坚兴国正在进行时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