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开幕式上,以开放宽广的胸襟,向国际社会阐明了支撑中国主张的清晰理念: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真诚希望与其他国家一起,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完善、更符合世界生产力发展要求、更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期待中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改革开放38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同外部世界的互动持续加深。
日前在广州落幕的第二届对非投资论坛上,中非企业签署了包括航空、电力、轻工制造在内的一批投资合作协议,项目金额超过25亿美元。据统计,目前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存量已超过1000亿美元,31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经营。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果的推动下,中非产能合作成为推动非洲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南非《邮报—前卫报》认为,很多非洲国家正在为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而跃跃欲试,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建造和升级当地基础设施。
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与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化,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捷克查理大学社会科学系政治研究所安全政策中心主任米洛斯·巴拉班从“一带一路”得到广泛支持和响应中看到该倡议的世界意义。他告诉本报记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就不会太遥远。
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维拉普拉萨德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兴金融体系,都是加强地区和国家间联动效应的创新性举措,它们给中国以及相关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多赢带来新的可能。旧的世界金融体系以及贸易规则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全球更多利益方的要求,这种游戏规则的根本性改变势在必行,而中国的新倡议、新举措是对世界现有秩序的有益补充。
哈萨克斯坦德国—哈萨克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系教授布尔纳舍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走出危机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团结才能共赢。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开展互利合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沿线国家得以发展国家经济,而中国资金和技术也走出国门,创造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埃及地区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易卜拉欣·赫伊塔尼告诉本报记者,G20杭州峰会取得的成功充分显示出,当前全球合作十分必要,不可或缺;中国的成功也会给世界带来机遇。世界对国际公共产品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建设动力。营造共享的发展环境,中国的贡献越来越大。
包容发展,提高民众福祉
从2009年二十国集团(G20)匹兹堡峰会确立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到今年的G20杭州峰会就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形成“杭州共识”,“包容”一词的增加体现了杭州峰会的思想贡献。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长本身不是目的,推动增长带来可持续发展,真正提高广大民众的福祉才是发展的目标。
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认为,“包容”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感到与G20议程紧紧地连在一起。在中国的引领下,G20杭州峰会强化了主要经济体的责任,将有效减少宏观经济政策不协调的负面外溢效应,无疑有利于广大新兴经济体。而伴随各项促进政策协调、鼓励贸易投资、提倡包容发展的共识落到实处,世界经济完全有可能逐渐走出低谷。
美国政治经济评论员罗伯特·库恩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G20杭州峰会进一步说明了一个世界都认同的事实,中国和世界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即各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倡议必将获得全世界的积极回应,相信每个人都会期待中国的成功。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胡逸山表示,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在当前背景下中国为推动自身经济和世界经济所作出的努力值得称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研究主管、亚洲经济高级顾问马修·古德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坐下来,向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展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十分关键。
相信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
德国《斯图加特日报》在评价G20杭州峰会时写道:中国拥有充裕的资金,并愿意将其合理地投资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投资计划的重点在非洲、中东和中亚,通过建工厂、修铁路,在经济上实现互赢。正因为中国的投资不是施舍,因而受到极大欢迎。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解决迫在眉睫的全球问题的方案的一部分。
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中国强调,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个成员,也属于全世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注意到,中国一直在各种平台上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包括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中要求扩大发展中国家份额、在气候问题上要求环保与发展并重等。他认为,中国的这种锐意改革、创新包容、从全球高度着眼的负责任的发展思路将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影响。
G20杭州峰会的召开也打消了一些国家对能否搭上中国发展快车的疑虑。南非内阁前特别顾问戴维德·蒙亚耶告诉本报记者,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关于互利共赢的讲话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对中国贡献充满了期待。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众人拾柴火焰高”,杭州峰会达成的协议、合作框架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读。世界经济需要中国方案整合力量,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存在反全球化力量的情况下。非洲也应积极响应,与中国共同面对这些挑战。非中合作将引领非洲经济发展,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副社长纳伊姆·乔杜里·穆罕默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并希望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就,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推动杭州峰会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俄罗斯En+集团国际合作部主管叶甫根尼·福金告诉本报记者,长期以来,大家都能清楚地感受到,中国经济增长让世界各国受益。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可以相信,中国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对世界的贡献一定会越来越大。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对中国方案充满信心。”
(本报北京、布鲁塞尔、新德里、阿拉木图、开罗、华盛顿、曼谷、莫斯科、约翰内斯堡、伊斯兰堡、伦敦9月9日电 记者王新萍、黄发红、周翰博、任彦、邹松、谢亚宏、韩晓明、张朋辉、俞懿春、曲颂、王欲然、徐伟、李应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