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谁来为网络社会打“补丁”
2016年09月19日 14:44:06 来源:解放日报 首席评论员 朱珉迕

  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天开幕,其主题“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明显提示着网络安全议题的全民化趋势。而前有数起轰动全国的电信诈骗案,后有网络谣言将房地产市场搅得鸡飞狗跳,近期多起社会公共事件背后,亦折射出网络安全防护的急迫需求。

  事实上,今天的互联网早已突破了单纯信息技术的范畴,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军事运行逻辑的关键性因素。网络安全也不再只是技术领域内部的安全维护问题,不再只是造一堵对付“黑客”侵袭的“防火墙”——它更是涵盖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公共议题,事涉方方面面的安全和利益。

  相应地,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视野亦应跳脱网络本身,关注更具根源性的问题。“就网谈网”已经不足以对今天的网络空间实现“善治”;套用那句古诗的说法,很多方面“功夫在网外”。这也意味着,日趋紧迫的网络安全议题绝不只是抛给网信、安全等专业部门和机构的考题——它更是针对全社会的共同考验,需要社会各方的高度协同。

  去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聚焦热点。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就此提出的五点“中国主张”,就包括各国共同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及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置于国内的语境下,网络社会同样需要“共同体”意识。如总书记所言,“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构造出一个怎样的网络共同体,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营造出怎样的社会共同体。只有构建出新型的社会共同体,网络环境下的社会运转才可能自如顺畅;也只有构建成一个信奉共同规则、共同秩序、共同责任、共同价值的命运共同体,深刻改变着社会的互联网,才可能最大程度发挥“正效益”,避免“负作用”。

  而从今天的实践看,构建这样的共同体,显然前路犹长。网络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开放社会需要以健全的规则作为支撑,并通过各环节各司其职、密切协作来实现治理。而今天暴露于网络空间内、进而从“网上”蔓延至“网下”的安全问题,折射出的往往是协同合作的缺失,以及一些真正责任主体、责任环节有意无意间的“被遮蔽”。

  譬如对付电信诈骗,除了从末端打击具体诈骗行为,本还应当追问为何能坐视“虚拟号段”成为诈骗者的“利器”?为何个人信息会被无节制地倒卖?打击网络谣言,亦需要反思究竟是什么提供了谣言传播的温床?只是传谣者“居心叵测”、信谣者“不懂甄别”,还是也有权威信息发布不畅、公共政策尚欠透明的原因?追问这些,会发现安全问题背后还有更深的根源;而触及这些根源,应对网络安全及其延伸的社会安全问题,才不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网络社会是高度开放的社会,某种程度上,开放天然意味着漏洞的增多、安全风险的增强。而填补漏洞、防范风险的办法不是拒绝开放,恰恰是更为缜密、高效也更为负责的治理和修补。计算机系统也常有漏洞,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更迭的“补丁”,以及不间断的系统性修复。漏洞本身并不可怕,不能全面地检视问题,拿不出补丁、不善于修复,甚至纵容漏洞扩张,才是真正可怕的问题——对系统性问题不能施以系统性修复,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漏洞的纵容。

  治理网络社会,适用同样的道理。安全的考验从不中止,是及时地用“补丁”修补漏洞、乃至未雨绸缪地预防漏洞,还是对漏洞置若罔闻、甚至利用漏洞谋一己之利,面对网络安全问题的不同态度,将把网络社会带往不同方向。今天将网络安全议题“全民化”,其实是将安全责任“全面化”。自觉担责、高度协同、共谋善治,这是社会各方都亟需树立的观念——政府部门,当然更应率先垂范。

标签: 网络安全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人在睡觉时大脑居然变这样:太意外

每日关注
  • 公安部集中曝光100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
  • 强台风“马勒卡”将致浙江大风大雨 已转移26.42万人
  • 江西吉水县出土一批青铜器 或为春秋战国时期文物
  • 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压力增大 六地区可支付不足半年
  • 首批13家网络募捐平台持证上岗 网民捐上“放心钱”
相关阅读
  • 我国首次评选表彰网络安全先进典型
  • “刷脸”精细到能区分双胞胎
  • 武汉有实力在网络安全方面成为领先城市
  • 网络安全必须打一场“人民战争”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 【政百科】第六十七期:产权的小船说翻就翻 产权到期后你的房子归谁?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