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甘肃宕昌县的哈达铺镇,是红军长征中一个重要的坐标点。1935年9月,征途辗转近一年的红一方面军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落脚点,直到9月18日,侦查人员在哈达铺的一个发现,对红军的前途命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攻破腊子口,翻越岷山,一路向北即将到达哈达铺,此时消息闭塞的他们,并不知道近一年的长征到底何时才能结束,哪里才能够落下脚。
部队刚刚抵达哈达铺附近,当天下午,曾思玉就接到了一个任务—去哈达铺搞点情报。
曾思玉,时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红二师师通信主任。接到任务后,他带着侦查连战士化妆成国民党军官,来到了哈达铺镇公所。正好堵住了国民党运送物资的马队。
这一次,他们不仅仅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还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发现了一筐筐报纸,上面说陕北有红军。
在哈达铺这个小小的邮政代办所中,侦察连又发现了不少国民党的报纸。上面登载着国民党军围剿陕北红军的消息,是党中央获取情报的重要来源。
党中央以前只知道陕北有革命根据地,却不知道根据地力量已经如此壮大。
当时,红军一直处于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之中,与外界联系困难,消息闭塞,而国民党的这些报纸立刻被送到了毛泽东手中。
9月20日,在哈达铺的这座关帝庙前的操场上,毛泽东兴奋地对将士们说,同志们,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抗日根据地!
哈达铺东北方向约400公里,就是红一方面军要去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红色革命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蓬勃开展起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以陕甘边界的正宁、照金、南梁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起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包括延长、延川等县的陕北根据地也建立起来。
到了1935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而就在红一方面军到达哈达铺的前两天,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二十五军也到达了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整编成了红十五军团,根据地的力量更加壮大了。
吴起镇,位于陕甘交界处。1935年10月19日,这里迎来了历经磨难辗转而来的中央红军!
从瑞金、于都到陕北,途径11省,历时一年,中央红军终于找到了落脚点。
当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后,红四方面军继续南下,重过草地,与国民党的川军激战。而红二方面军,则是在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开始了长征。
1936年8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都辗转进入了甘肃,此时的他们,都经历了一年多的跋涉,从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中奔袭而来,饥寒交迫,装备奇缺。
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已经落脚陕北的党中央特地指示有关部门准备住房,中央领导带动全军节约开支,为红二四方面军筹措粮食和冬装。
当时是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部无线电电台台长的秦华礼得到了一方面军战友送的羊毛毡,因为生长在四川的秦华礼没见过这东西,不知道怎么用,还闹了小笑话,把本该当垫子用的毛毡当被子盖。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将台堡一带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气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大会师!历时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了!
中央红军及红一方面军,长征行程两万五千里,出发时8.6万人,结束时7000余人;红二方面军长征行程近两万里,出发时1.7万人,结束时1.1万人;红四方面军长征行程一万余里,出发时10万人,结束时4.2万人;红二十五军长征行程约一万里,出发时2900余人,结束时3400余人。
两年的时间,太多的战士倒在了长征途中,甚至就在临近胜利的那一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幸存的红军战士们立刻投入到了抗日救国之中,最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在长征胜利的第八十个年头,秦华礼、王定国两位104岁的老人平生第一次相聚,为了曾经共有的那段记忆。
80年过去了,长征,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以及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们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创造出的世界军事史和人类生命史上的奇迹,并没有因为岁月的磨砺而暗淡,对于这段传奇经历的亲历者来说,哪怕他们年事已高,哪怕衰退的记忆中往事已经如烟,但是红军、长征这两个字眼,永远是他们心灵深处最难以磨灭的那道印痕。
- 《焦点访谈》 20161006 说不完的长征:少年红军
- 《焦点访谈》 20161005 说不完的长征:草地纪事
- 《焦点访谈》 20161004 说不完的长征:生死翻越
- 人类历史坐标中的亮丽风景——走向世界的长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