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嫩多汁,营养极为丰富猕猴桃是大众都喜爱的水果,在彭水县善感乡,曾经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当地村民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适生条件,建立起了红心猕猴桃基地,还用羊粪、油菜枯等制作成有机肥,猕猴桃吃上“有机肥”后不仅味道更为甜美,也让当地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历史:3000余红军在彭水渡江
昨天,“长征路上奔小康”重庆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彭水,来到位于彭水县汉葭街道鼓楼社区1组南渡坨。南渡沱是乌江流经彭水县城的一个重要渡口,该渡口扼守乌江两岸及公路要道,是城区过江的必经之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彭水县党史办负责人任永松向记者介绍,1934年5月8日,贺龙、关向应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攻克彭水县城后,于5月10日率部由此过江向黄家坝进发,到贵州沿河开展革命活动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为了纪念红军,该渡口改称为“南渡沱红军渡口”。
“南渡沱红军渡口遗址于1983年3月被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任永松说,如今,红军渡成为一个集休闲、教育、观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广场。
脱贫:又收地租又打工猕猴桃成了摇钱树
红军长征经过的路上,还包括彭水善感乡,这里海拔600米以上,土地贫瘠,山高路不平,一直制约着村里的发展。
然而转机出现在2011年,善感乡政府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海拔600米—800米、气温平和,适宜猕猴桃的生长。
善感乡党委书记崔明伟告诉记者,他们根据这一生态特点,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海拔为670米的位于彭水善感乡桂花村、农纲村建立善感优质红心猕猴桃基地,并采取“实施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新型联合体”的模式种植优质红心猕猴桃。
崔明伟说,就是建设标准化基地,使流转土地的农民除了出租土地外,还可以当工人,收入由单纯的传统种植,“靠天吃饭”的收入结构转变为多种途径,持续增收。
郑登奎和张正容夫妇是当地村民,以前他们自家种些玉米大豆,一年的纯收入也就3000多元,加入合作社后,夫妇俩在合作社打工,两人月工资就有5000多元,每年还能收近千元的土地租金,家庭收入可谓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据了解,桂花村、农纲村现有猕猴桃种植规模560亩,为当地老百姓致富打上了重要的一分。
猕猴桃吃上有机油菜肥
猕猴桃基地建立后,为了让猕猴桃持续发展,该基地还特地引进现代农业的科技,让猕猴桃“吃”上更有营养的“有机肥”。
猕猴桃基地负责人李世先告诉记者,他们引进优质的红阳红心猕猴桃品种,采用新西兰猕猴桃栽培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连种植猕猴桃的肥料也是颇有讲究。
“1400元一吨的油菜枯,就是油菜榨油后的残渣,这个肥料和羊粪等充分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可以助力猕猴桃生长,更甜更香。”李世先说,这一技术方法也让他们的猕猴桃成为有标志的“绿色有机”水果,销量不愁。
如今,善感的老百姓感受到了猕猴桃产业的甜头,他们对猕猴桃有着越来越多的美好愿景。善感乡党委书记崔明伟说,未来将打造万亩猕猴桃基地及深加工、观光农业综合产业群体,扩大种植面积至10000亩,并进行品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培训,还将修建猕猴桃专用包装厂,引进猕猴桃专用分选线,同时要建深加工工厂和冷藏保鲜库。
- 【网络媒体走转改】变输血为造血,这村的互助社真不赖
- 【网络媒体“走转改”】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 【网络媒体走转改】河南桐柏:以精准扶贫谱写革命老区发展新篇章
- 【网络媒体走转改】千龙网记者接力长征路:走好新长征,大步奔小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