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而言,文艺(Literature and art)泛指文学和艺术,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是陶冶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载体,是人心灵的养分;同时文艺也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着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历史和现实中不难看出,中华传统文化在跌宕起伏中不断发展,在大浪淘沙中不断提升,才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铸就了华夏儿女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性格,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精神。为此,笔者稍加梳理了两年来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其对文艺观、方法论的倡导,可谓高度重视,振奋人心,又引人思索。这既清晰展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以厚植文艺根基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提出把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文艺时代的主旋律,要求所有的民众务必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诚然,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便是文艺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这是对人民的真爱、挚爱,也是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时代需要文化巨人和文化巨著,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巨大的文化力量。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唯有用好文艺这个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因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文化的命运总是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文化的力量始终是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五四运动”的启蒙肇始,民智待开,到抗战时期文艺作品带来的理论滋养、文化动员、精神鼓舞,再到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救民族危难之际。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文艺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也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以宽广的视角,将其“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笔者相信,在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定能把中国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各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金羊网 文/鱼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