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上海篇】让更多市民亲近感受非遗
2016年12月06日 17:48:33 来源:东方网 王洪

  近日“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原来“非遗”就在我们身边!其实呀,在国家级“非遗”中,也有55项来自上海。其中既有你熟悉的沪剧、滑稽戏、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豫园灯会,也有你可能还不太了解的上海绒绣、徐行草编、嘉定竹刻。(新民晚报12月4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落文字,口传心授,看得见却摸不着,它是技艺,是仪式,是表演、传说、习俗,实际上,它早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但人们却往往习焉不察。如今上海的非遗,不仅有55项入选国家级目录、200多种非遗项目入选上海市级名录,还有几百项入选区县一级的非遗目录,且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这次公布上海的55项国家级非遗名录,可以让更多市民了解非遗,更好推进各种“非遗”的传承而为,传播非遗与老百姓生活的休戚相关,增加市民大众对“非遗”的了解,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珍稀与美丽,感受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非遗记录社会发展的文化内涵,是城市文脉中最富特质的内容。上海现有国家、市、区县三级非遗,平均密度居全国前列,许多项目独树一帜在全国鲜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都是上海的宝藏。去年召开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保护城市发展的各种文化基因,保留城市特有的文化环境,延续好城市的文脉。

  上海众多非遗项目,是传承城市文脉的载体、留存乡愁的宝贵资源,如何使之“活”起来,不仅保留在博物馆里,停留在少数传承人口中和手上,需要通过各种贴近市民的“吃、穿、用、玩、乐”方式,去落实非遗项目的宣传、展示、教育,用大众传媒、影像资料、文艺演出、口述传授、文学创作并举方式,开辟“非遗”传承的新方法,让非遗在申城公共空间广为传播,进社区入校园,通过形象丰富的传递样式,培育非遗的群众基础,培养市民的非遗文化自觉,让更多的青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成为非遗的受众,亲近和感受身边的非遗。

标签: 治国理政;新实践;上海 责任编辑: 陈斌
分享到:

多位韩国大企业掌门人出席“闺蜜门”听证会(组图)

每日关注
  •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联合发出通知 推进司法拘留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联合发出通知 推进司法拘留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 董明珠喊话资本 格力举牌危机现转机?
  •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八部委联合推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
  • 美媒:美国副总统拜登称可能参加2020年总统大选
相关阅读
  • [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庆篇]让返乡创业成为脱贫攻坚“助推器”
  • 【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成果丰硕
  • [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庆篇]政府部门上“菜单” 贫困户“点菜”摘“穷帽”
  • 【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四川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瞄准四大目标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