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首页
  • 浙江
  • 人事
  • 高层
  • 即时报
  • 视频
  • 图片
  • 人文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隧道尽头的“黄马甲”
2016年12月25日 14:39:16 来源:新华社 张周来 徐海涛

  邓山隧道看守工人廖成根(左一)、韦吉叁(左二)、尹彩文(右二)、梁志辉在邓山隧道内合影(12月6日摄)。

  原标题:隧道里的值守者

  列车穿越群山,随后“呜”地一声鸣笛钻进隧道,风幕鼓胀和轮轨碰撞的巨大声响立刻充盈到隧道每个角落。

  短暂的黑暗中,偶尔有人能看到窗外一盏微弱的白炽灯和一旁模糊的人影。只是一闪,灯和影向后飞驰,消失在无边黑暗中。

  这里是黔桂铁路广西宜州市德胜镇境内的邓山隧道。寒来暑往,在罕为人知的黑暗角落,廖成根和他的三位工友为了一段铁路的安全,已经默默值守了近5年时间。

  暗夜微光

  桂西北山区的冬夜,寒气逼人。23时10分,廖成根开始起身收拾东西,“今天我夜班”。御寒的军大衣有些宽大,不太合身。妻子在一边帮他准备好了干粮:两根香蕉和一瓶水。

  在廖成根出门去工作前,妻子在给他整理衣服(12月6日摄)。

  老廖的家在广西宜州市德胜镇加隆村欧料屯。23时30分,老廖离家出发,骑摩托车前往10公里外的邓山隧道,准备与已经在那里值守8个小时的工友梁志辉交接。

  全长773米的邓山隧道,穿过德胜镇榄树村一处山体。2009年黔桂铁路新线全线开通后,因地质特殊,每逢大雨过后,邓山隧道中段铁路底部经常有泥沙涌出,一旦覆盖路面铁轨,就会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这是12月6日航拍的邓山隧道周边环境。

  南宁铁路局为此在隧道内专设了24小时人工监测点。2012年2月起,廖成根和其他三位工友开始了在隧道里值守的日子。

  老廖打着手电筒,沿着铁轨,踢踏踢踏往黑暗的隧道里走。大约10分钟后,前方出现一处微弱的灯光,一个身着黄马甲的人影正朝来人处张望。

  这里是第13号避车洞,两平方米大小,高也不过两米,挤两个人就局促得很。洞里搁着一张小书桌,放着手电、对讲机、记录表,桌旁还放着道尺、铁铲,墙上挂着应急抢险预案图,不到一米处就是铁轨,这就是老廖和工友的“办公室”。

  一列火车驶入邓山隧道(12月6日摄)。

  “但如果没有亮灯,没人会知道这里还有个人吧。”正在值班的梁志辉见到有外人来,有些意外,指了指黑黢黢的隧道,“平时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火车司机。”

  交接完毕,梁志辉打着手电往外走去。几分钟后,隧道口传来一阵歌声。“一个人走路,唱着歌就不那么害怕。”老廖笑笑说。

  有列车轰隆隆的声音远远传来。对讲机传来呼叫:“126公里看守点,K24027接近。”

  老廖抓起对讲机:“K24027,126公里看守点限速45公里通过。”

  “126公里看守点限速45公里通过, K24027司机明白。”

  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劲风扑面令人窒息。几十秒后,这里就又只剩下看守工和灯下的影子。

  廖成根在邓山隧道外巡查铁路(12月6日摄)。

  千日值守

  一盏灯,一个人。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廖成根、梁志辉、尹彩文、韦吉叁四个老伙计在黑暗中轮番值守,过了1700多个日夜。

  没车的时候,工友们跳上铁轨查看排水沟,或借助道尺和电筒对铁轨逐段测量,些微的变化都需警觉,因为很可能是泥沙涌出的前兆。平时每两个小时测一次,雨季每小时测一次,雷打不动。

  廖成根在邓山隧道内检查铁轨状况(12月6日摄)。

  看路护路,听来平常,但当年进隧道,四个人都很忐忑。这个人工值守点地处深山,吃喝拉撒都是问题。

  因为超过8小时才能吃上一顿正经饭,梁志辉说,为了避免饥饿难忍,大家都像骆驼一样,出发前会在家努力多吃一点。

  隧道的冬天尤其难熬。尽管穿得很厚,每当列车疾驰而过,强劲的冷风直往怀里钻,刺骨的冷扎得人瑟瑟发抖,“每过一趟列车就像洗个冷水澡”。口罩也是常备,每每列车扬起灰尘,扑面而来的还有口罩都挡不住的厕所异味。

  廖成根在邓山隧道内的工作间做记录(12月6日摄)。

  没车的时间,隧道静得瘆人。“前些年隧道没通电,也没有手机信号。那时候值夜班心里真发毛,站一阵再坐一阵,然后再站起来。”尹彩文说,“最担心手电筒突然坏掉。”

  孤独噬咬着内心,时间似乎总比外面更慢一些。偶尔听到对讲机里传来讲话声,即便是一阵噪音,工人也会兴奋一阵。不过,“听着火车的声音,就感觉好像有了伴。”黑暗中他们说。

  廖成根(右)在黔桂铁路广西宜州市德胜镇境内的邓山隧道与梁志辉交接(12月6日摄)。

  平安岗哨

  在冲出隧道前,看到灯光下一个身着黄马甲的人站立目送,这已成为每一位通过邓山隧道的列车司机最熟悉的一幕。

  在对讲机里,司机也许与他们对话了无数次,在某一交错瞬间,或许有旅客与他们视线交汇,但一闪而过后,却并不记得那些面孔。

  每天通过邓山隧道的货车32对,客车6对,连接大西南腹地的黔桂铁路日益繁忙。从这个两平方米空间传来的信号,每天都在报送铁路线上的平安。

廖成根在邓山隧道内给即将驶来的列车打信号灯(12月6日摄)。

  “四年多来,他们已成功发现了5次较大的隧道涌沙涌水现象,避免了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南宁铁路局柳州工务段金城江线路车间主任潘国忠说。

  危险往往转瞬即至。去年8月,连日的暴雨后大量泥沙从两侧排水沟直接涌上线路,造成线路变形,幸亏他们巡查及时发现了异常。“干了这份工,就得负起这个责嘛!安全的事最大。”尹彩文说。

  过去两年的除夕夜,尹彩文都因值班没赶上年夜饭。没有列车的间隙,他在黑暗中竖起耳朵,隧道外隐隐传来一阵阵节日的鞭炮声。

  廖成根在黔桂铁路广西宜州市德胜镇境内的邓山隧道里注视列车通过(12月6日摄)。

  过去几年里铁路部门尝试给基底注浆、建积水池,但一直没能根治涌沙冒泥问题。技术水平提升后,南宁铁路局制定了一个“引水出洞”的方案:新建平行隧道并打通排水侧洞进行导流。既要保证铁路正常运行,又要确保隧道安全,项目施工十分艰难,目前平行隧道已经打通,侧洞正在施工中。

  再过不久,他们将不用在黑暗的隧道里上班了。已经61岁的梁志辉盼着竣工投入使用的日子,“这样就能多些时间帮家里干干活,一起进城看看孙子”。

廖成根在黔桂铁路广西宜州市德胜镇境内的邓山隧道巡查(12月6日摄)。

  老廖的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已经找了工作。女儿曾坐在列车上通过邓山隧道,她探首张望在隧道深处工作的父亲和工友们,那日复一日站立在灯下的孤独身影,坚定而又温暖。

  记者:张周来、徐海涛

  摄影:周华

  新媒体编辑:钱彤、郝方甲、牟

标签: 隧道;值守;德胜镇;列车;广西宜州市;铁轨;铁路;对讲机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俄失联军机或已坠毁在南部边疆 失事疑因操作故障

每日关注
  • 北京将迎2016年最后一场雪 明早高峰将受影响
  • 国家信访局:推动信访及时就地解决 6.8万件积案化解
  • 甘肃河西走廊“85后”青年守护汉明长城
  • “雪豹喇嘛”:一切从保护开始
  • 山寨“考研网”兜售假资料 上千人被骗涉案金额300万
相关阅读
  • 隧道里的值守者
  • 湖北黄冈春运期间将向外出务工人员发放数千张免费车票
  • 合湛铁路进入全线施工 将补齐中国沿海高铁重要一环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