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拍摄的新年“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元旦后上班第一天如约而至,跟《永远在路上》一样,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依旧是反腐力作、依旧是“老虎们”现身说法,不同的是主角由“一把手”为主,转为集中展现纪检监察系统里的“自己人”,自揭“家丑”的举措,是对自身最好的认识和反思,是对正风反腐的高度自信。
纪委不是“保险箱”。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天涯无净土”,其他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同样未能幸免,专题片中的魏健、明玉清、曹立新、朱明国等都是最好的证明,但事实证明,中央高度重视纪委的自身纯洁问题,不管涉及中纪委机关,还是牵扯到地方纪检系统,均一查到底,决不袒护,更不姑息,除了在电视上“露脸”的这几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机关谈话函询218人,组织调整21人,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谈话函询5000人次,组织处理2100余人,处分7500人……一个个并不陌生的名字、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充分表明,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
监督是信任的“保险栓”。昔日“打虎将”,今日“阶下囚”,深刻揭示了没有监督的信任就等于放任。魏健因为在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担任副院长期间工作表现优秀,被调到中央纪委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显然是因为组织的信任,才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然而,正是利用了这种信任,以为自己当了纪检监察干部,纪律意识就天然比其他党员干部强,进了纪委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没人会管也没人敢管。魏健敢于直接给省里领导打电话协调事情,而且领导也比较当事儿,就是因为“我当时因为在这个位置上”,对于自己的身份存有一种天然的自豪感,也同时存在不受监督的优越感,正如朱明国说的那样“在纪委,没人敢监督你”。正是因为监督的“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错误认识,让他们走上了不归路。汲取这些“反面教材”的教训,主动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把组织的监督当成是对自己信任的“保险栓”,以此砥砺自己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干部。
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纪检监察干部身处正风反腐第一线,干的就是“打铁”的活儿,更要硬上加硬。从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要解决“谁来监督纪委”问题,三次全会提出解决好“灯下黑”问题,到五次全会要求纪检机关“清理好门户”,六次全会要求“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出席中央纪委全会,都对纪委自身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纪委干部忠诚干净担当,这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的具体化,专题片里,纪检系统的“老虎”们公开亮相,表明了纪检监察机关敢于向自己“开刀”的勇气,彰显了刮骨疗毒“清理门户”的决心;内设立纪检干部监督机构、强化自我监督;《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即将提交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将全面提升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力度……一系列成效让社会看到了纪委“硬自身”的努力,不仅回应了外界质疑,更锻造了自身的“硬度”。
纪检监察干部身处正风反腐第一线,承载着党和人民的厚望,这部专题片的播出,既向公众释放了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执纪者有更严格纪律要求的强烈信号,又表明了绝不“护犊子”的立场。现在推出,正是时候。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