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是一段青春无悔的岁月——清华学子与“大功三连”的故事
陆军某部“大功三连”官兵利用训练间隙组织连旗接力赛(2016年9月21日摄)。 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须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 40多年前,陆军某部“大功三连”官兵白天参加国防施工,晚上点着煤油灯在坑道里学毛著的事迹享誉军内外。40多年间,“煤油灯精神”历久弥坚,连队先后成为闻名全军的思想工作模范连、基层建设模范连、科学发展模范连。学系列讲话,建“四铁”连队,育“四有”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功三连”坚持把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建连之魂、育人之本,官兵真学、真信、真用,连队全面建设不断发展进步。新华社发(原俊敏摄)
新华社石家庄1月13日电 题:那是一段青春无悔的岁月——清华学子与“大功三连”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玉山、杨庆民
2017年1月10日,新年将近,清华大学博士生李冲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作为“大功三连”的一名退伍兵,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连队先进事迹报告会。
“一朝三连兵,终身三连人!”平头短发、自信阳光,已退伍两年多的李冲,言谈举止间依然洋溢着军人所独有的阳刚气质。
从清华学子到三连战士,李冲的人生转折发生于5年前的那个秋天。
2012年9月,正在清华大学读硕的李冲做了一个让家人和同学都觉得“意料之中”的决定:报名参军。
阅读军事刊物、收看军事节目、谈论军事掌故——从小到大,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李冲一直对部队充满向往。
那一年,随着国家对在校大学生入伍一系列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大批优秀青年走进火热军营。据教育部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参军入伍热情高涨,仅网上报名人数就超过20万人。
然而,“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之间总是充满矛盾。
刚跨进军营时,李冲和许多新战友一样,困惑重重: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不能随便使用手机网络、大事小情都要报告……
“没有个人时间,没有个人空间,没有个人意志……”回首三连往事,李冲坦言自己那时思想波动很大,“每天就是练体能、上教育、整内务、搞训练,我甚至开始怀疑,这样过两年值得吗?”
陆军某部“大功三连”所在部队的前身是毛主席亲手缔造和领导的“红一师”,战争年代曾4次荣立大功,和平建设时期3次被授予荣誉称号。
走过90年风雨历程的中国军队,拥有众多像三连这样的优秀连队。它们如漫天繁星,交相辉映着这片广阔的天空。这其中,以学理论著称的“大功三连”,独享一件引以为傲的“传家宝”——“煤油灯精神”。
40多年前,三连官兵白天参加国防施工,晚上点着煤油灯在坑道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事迹享誉军内外;40多年来,这盏不熄的“煤油灯”,始终薪火相传,引领着连队战斗力建设与官兵成长成才。
置身于这样一个荣誉等身的优秀连队之中,李冲一开始却觉得有些“格格不入”:“入伍前,对社会热点、时事焦点也很关注,但对政治理论不大感兴趣,觉得学理论没什么用。”
对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这似乎并不是大学生李冲一个人的感受。可是现在,他来到了军营,士兵李冲必须做出改变。
从无感到热衷,李冲的改变,起始于三连的一次“士兵讲坛”——用兵言兵语阐述党的创新理论,是三连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做法。
而这个讲坛,也是三连官兵思想碰撞的舞台:每个人都可以走上讲台,主动表达想法,自由分享感悟。
2013年,在连队氛围感染和干部骨干的鼓励下,李冲作为新兵代表第一个走上“士兵讲坛”,围绕“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主题,引经据典,说古论今,赢得了阵阵掌声。
“没想到第二个走上讲台的老兵杨中堂,用的全是大白话,联系实际紧密,道理通俗易懂,掌声更热烈。”从沾沾自喜到如坐针毡,坐在台下的李冲忍不住悄悄打听杨班长的来历,“没想到他只有初中文化。”
清华生比不过初中生,虽然没人议论,但这样的差距和鲜明对比,让李冲自己倍感压力。
他开始沉下心来,像连里的老兵那样,制定学习计划,一有空就到图书室翻阅理论书籍,摘抄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要点,写体会笔记,和战友交流心得……
“日子一天天过去,没想到越学越有兴趣,越学眼界越开阔,干工作也越来越有劲头。”理论的魅力,信仰的力量,渐渐擦亮了李冲观察世界、认识问题的眼睛,也帮助他逐步解开入伍之初的种种困惑:作为军人,如果不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强军梦紧紧结合在一起,就不是一名合格军人;作为清华学子,如果不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有愧于百年清华积淀的家国情怀。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着李冲以及许多和他有相似经历的年轻士兵,一步步走出迷茫,走向坚定。
两年间,李冲逐步成长为连队的理论骨干、优秀士兵,实现了从一名地方大学生向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
2015年10月,回到清华大学继续读书的李冲被保送为博士生。通过系统学习习主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他选择“国家金融安全”作为研究课题。
“尽管这是一个比较偏僻、难出成果的研究领域,但却是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作为三连的兵,我有责任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继续冲锋。”李冲说,这是一场新的“士兵突击”。
清华学子与“大功三连”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李冲一个人身上。
刘刚,清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从三连退伍回校后,连队“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他,先后两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参与发表SCI论文近十篇。
郭乾坤,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生,当兵期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如今已参加工作的他对老连队充满深情:“三连培养了我的团队意识。在三连当过兵的人,到社会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除了他们,门良杰、周宇、杨力康、罗宏图……这些清华学子也曾先后走进“大功三连”,激扬青春,挥洒汗水。
据统计,近4年来,共有7名清华学子相继到三连服役,两人参加比武竞赛并夺魁,5人立功受奖,其中一等功1人,二等功1人;近4年来,三连先后迎来41名大学生士兵,个个都是理论骨干,人人受到表彰奖励。2015年,三连被共青团中央和解放军原总政治部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实践基地”。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感到珍贵。三连是我人生的又一个‘清华’,它给了我青春的成长、人生的力量,那是一段青春无悔的岁月!”李冲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