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席测量员斯瓦纳·苏巴·拉奥24日表示,他们将派一组科学家到尼泊尔,以结束有关珠峰真实高度的争议。
浙江在线杭州1月25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印度首席测量员斯瓦纳·苏巴·拉奥24日表示,他们将派一组科学家到尼泊尔,以结束有关珠峰真实高度的争议。
据悉,珠峰的官方高度为8848米。2015年4月和5月,尼泊尔接连遭遇强烈地震。据卫星拍摄的图像显示,受尼泊尔地震影响,珠峰很可能“变矮”,海拔不再达到8848米。至于珠峰具体“变矮”多少,一些学者推测在几毫米至2.54厘米之间不等。
历次测量珠峰高度争议不断
对珠峰“身高”的首次测量,完成于19世纪上半叶。经过初步测量,印度数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拉德哈纳特·希克达尔于1852年利用三角函数算法得出结论,珠峰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1856年3月,印度测量局局长安德鲁·沃尔夫正式宣布珠峰“很可能是全球第一高峰”,但却在原有数据上加了两英尺——29002英尺(折合8839.81米)。
1954年,印度政府组织了一次对珠峰高度的测量,这次是以珠峰南侧不同位置为基准测量,得出的结果是29028英尺(折合8847.7344米)。
197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联合开展珠峰高程测量,得到珠峰高度为8848.13米。
2005年10月,中国国家测绘局当年公布了最新测量结果: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精度为±0.21米,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此后中国便将数据正式更改为8844.43米,但尼泊尔一直坚持1954年印度测算的高度。
2011年7月,尼泊尔政府宣布,将采用新测量方法,重新测定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而在2010年4月,中尼边界第三次联检团中方代表团访问尼泊尔,经过双方代表协商,双方决定互相承认对方的算法。
人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每次对珠峰测量所采用测绘手段的不同,庞大的计算工程量,均导致了测量得出的数据难以避免地出现偏差,从而无法得出让所有国家、所有机构都满意的确切数据。
自然环境变化导致“身高”变化?
地球表面是由很多板块构成的,板块与板块之间总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当一个板块朝另一个板块挤压时,邻近的陆地便会因此而相撞,强烈挤压时会挤出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就是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挤压隆起而形成的。这两块大陆板块现在仍在不断挤压,使喜马拉雅山还在继续隆起。珠穆朗玛峰作为喜马拉雅山的主峰,从理论上讲,当然也会跟着慢慢长高。
然而,从珠峰的雪面高度来看,它又在不断的变矮。从1966年到1999年,珠峰顶部从8849.75米(雪面高度)降低到8848.45米,共降低1.3米。在海拔8848米处,冰雪不会消融,雪面的下降需要从成冰作用(从雪变为冰)的角度考虑。经过反复的升华、凝华以及颗粒间的碰撞、打磨,原本棱角分明的雪花,变为近球体的“粒雪”。在更大的埋深和压力下,最终形成真正的冰。
温度的升高可以加速雪到冰的转化过程。自上个世纪以来,全球的温度攀升了约0.74℃。即使是位于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也难以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中独善其身。气象站资料表明,自1971年~2004年,珠峰高海拔地区是中国同期升温最显著的区域。温度升高,成冰作用增速,冰雪层的密度增大,厚度减小,珠峰的雪面高度自然降低了。这正是珠峰在长高,却也在变矮的原因。
测量珠峰竟深藏“政治问题”
一个国家测量珠峰的高度是否为世界承认除了测量的高度是否准确外,还在于该国是否获得国际认可。而一旦获得国际认可就表明该国的技术水准得到承认,也因而具有国际地位。
测量珠峰的意义
珠峰是我们这个星球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准确测量它的高度,实际上就是测量人类智慧的高度。19世纪上半夜至今,世界各地的人多次求证珠峰的高度,其结果也证明,一次比一次更准确。
从另一方面来说,精确测量珠峰还包含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每隔10年测一次珠峰并将其精确到厘米级,就能预测地磁极性倒转与珠峰升降的关系。如果珠峰高度持续降低,则可能意味着地磁极性倒转即将到来,地球系统的众多运动规律将会被破坏,也就预示着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灾难环境和气候将要来临。
此外,了解珠峰的准确高度,可以预测珠峰高度的增加或降低会对中国和整个亚洲乃至全球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存在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造成很大的影响,它改变了地球风系,引发了季风,大气降水发生了重组,使得亚洲的中央地域变干,而东部地域变得温暖湿润,否则中国的华中地区就会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一样干燥。
因此,珠峰测量每一次的相对准确,就意味着我们还在进步,我们为这个世界,还能做得更多。(综合新华社、人民网、羊城晚报、甘肃日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