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百部中国梦微电影征集活动圆满结束。《家的味道》成功入围“情感伦理单元最佳影片奖”提名。本次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千余部作品讲述了不同的中国故事。微电影导演们通过镜头展现“中国梦”,完成他们的寻梦、追梦、圆梦之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傅晓羚
提到属于家的味道,你能想起什么?是那一道妈妈做的那道热腾腾菜肴?父亲无言的背影?还是奶奶温暖的怀抱?
有这样一家四兄妹,为了赶赴父亲的七十大寿聚会,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纷纷从自己的“小家”回到父母的祖屋。而回家后,他们看到的却是守在屋外台阶上的老父亲,正举着雨伞久久伫立远眺——由于老年痴呆症,他早已认不出长大的儿女们,记忆还一直停留在过去的时光。
老父亲怀念过去,而回到久违的家中的儿女们,却互不理睬、各自怀揣着无关父母的心事:老二家的女儿乐乐满心惦念着期待已久的明星演唱会,她只有“陪爸爸来看爷爷”,才能得到观看演唱会的许可;老三家夫妇俩时不时猜想着肚子里孩子的性别,却把年幼的女儿晾在一边……厨房升起一道道炊烟,已不见昔日家中小女儿的欢笑,只有长女与老母亲相互操持家务的背影。
“由于常年奔走在外地,家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仿佛血脉已经成了唯一的维系,真正的属于家的味道,正在被淡忘。”在导演李军看来,对于许多父母来说,“一家人好好在一起吃个饭”这么简单不过的日常,甚至成了时下许多家庭的奢望。在这种触动下,他拍摄了这部微电影《家的味道》,同时这也是他的“幸福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微电影(前两部为《幸福的屌丝》《幸福的味道》)。
作为当下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微电影对于李军来说,已是再熟悉不过。“和大电影不同,微电影的语境要既能够打破常态,又能引发共鸣”,已经有5–6年微电影拍摄经验的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要在短短十几分钟的微电影里引发观众的共鸣,对于导演和编剧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在《家的味道》中,老父亲遭遇老年痴呆症,“更有助于家中不同形象的塑造,勤勉持家的妈妈这个人物才能立得起来,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李军说。
影片中,家人的冷漠关系转变是从一碗油渣饭开始的。
对于老父亲来说,那碗热腾腾、和着油香味的油渣饭,是记忆里女儿燕子最爱的食物。小时候,燕子还曾因为和弟弟阿康争着吃油渣饭而闹得哭鼻子……尽管如今已经认不出儿女的模样,往昔的光景,老父亲却记得比谁都清晰。在自己七十大寿那天,这个走路都走不稳的老人兴冲冲地从厨房端出做好的油渣饭,三步并作两步地挪到孙女乐乐面前,迫不及待地劝着:“燕子,你最喜欢吃的油渣饭,快来吃了它吧!”
“我不喜欢吃油渣饭!”老人的热情再次换回了冷漠,“咣当!”随着边戴耳机边盯手机屏幕的乐乐随手一推,这盆油渣饭就这样连碗带饭地摔碎一地,时光在一瞬间,戛然而止。
三秒后,手足无措的老人在儿女的围观下,颤抖着弯下腰收拾起碎片。“熟悉的屋檐,陌生的脸,是否记得他,还在那等待啊……”在背景音乐中,整部影片的冲突就此达到了高潮。
对于这一冲突,李军感叹道:“我们怀念的其实是最初的童年记忆,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嗅觉都不敏感了。在社会中成长的我们失去初心,原味就这样没有了。”在他看来,简单的一碗饭,呼唤的,正是最原始的亲情。
除了情节,影片的角色设置也颇有讲究。常年帮母亲料理家务的大女儿、视钱财为万能的二儿子、为腹中胎儿的性别反复计较的三女儿、常年在外不回家的小儿子……家中的儿女们各有各的特征,够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群像。
“家庭是国家社会的缩影,在那一代人的家中,常常是最小的那一个最招父母疼爱,而最小的往往最容易恃宠生娇。老大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一般都是家庭子女中最顾家的一个。”关于人物设置,导演李军解释道,影片中,老二把钱看得最重要;而三女儿的家庭离父母的祖屋最近,却很自私,人物具有典型的小市民性;老一辈对独生子女的纵容,在不担当的小儿子身上,恰巧也得到了最集中的反映。
值得一提的是,微电影《家的味道》主要场景安置在大院中,导演李军在场景选择和布景上,也特意注重南北方人对于“家”的观念的共性,“让南北方人在观看时,都会感觉这是自己印象中的家。”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此外,影片中的主创人员虽已是职业演员,却也经历了几番筛选,才最终敲定。最终,该片在2016百部中国梦微电影征集活动中,成功入围“情感伦理单元最佳影片奖”提名。
李军表示,“希望大家看到电影,实际就是看到自己,而不要把它当一部电影来观赏。”他想要通过《家的味道》告诉天下儿女,这个世界上,在你看来最平凡的东西,才最不平凡。
视频链接:http://v.cyol.com/content/2016-12/02/content_14816160.htm
- 《黑面》:一件戏袍,揭开地下党员尘封的往事
- 【中国梦微电影】《云耕四季》:“只要耕耘好每一天,就能耕耘好四季”
- 跨国情缘《CIDY》:他们让孟国15万人喝上干净水
- 《带孩子走出大山》令人飙泪 至微支教为孩子点燃梦想之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