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庆篇】四个台商与重庆的故事,他们看好重庆的理由很简单!
2017年03月10日 21:50:13 来源:重庆正事儿

  说到在大陆的台商,你一般会想到郭台铭,会想到福建、上海、江苏这些台商扎堆的沿海省市 ……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重庆已是大陆台资企业数量和投资总额排名第三位的省区市。台商,正在重庆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多的戏份。

  今天正事儿君要和大家聊的,就是四个在渝台商的故事。

  故事一

  主人公:陈正文

  在诸多西部城市中,最终选择了重庆

  对于大陆西部,不少台湾同胞还停留在电影 “龙门客栈 ”中的模糊印象,大漠一望无际,飞沙走石,寸草不生。

  而去年5月,参加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率领的 “一带一路 ”考察团,台商陈正文彻底被震撼了。

  他说 ——

  “我亲眼看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助力西部崛起,越来越多的地区脱贫,黄土高坡上呈现了百年不遇的繁榮景象, “一带一路 ”更是让西部成为开放前沿,创造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历史机遇。”

  陈正文是何许人?

  台湾南侨集团副总裁、大陆事业营运长。

  台湾南侨集团创始于 1952年,主营烘焙油脂、鲜奶油、冷冻面团等烘焙业上游产品和服务。早在 1996年,南侨集团就开始涉足大陆市场,至今已在天津、上海、广州设有5家公司,但却一直未将重心放在大陆西部市场。

  在参加完海协会组织的 “一带一路 ”考察团之后,陈正文立即着手进行南侨在大陆西部投资的规划和部署。

  在诸多西部城市中,南侨集团最终选择了重庆。

  为什么选择重庆?在台商眼里,重庆就是一个 “潜力男 ”。

  陈正文算了一笔账:在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速连续几年领先于其他区域,重庆更是连续几年以 10%以上的经济增速领跑全国。

  然而,南侨集团在西南地区的销售量仅占大陆市场的 12%,西北地区只占 4%,远低于其他区域,综合考虑城镇化程度、消费人口、餐饮业零售总额等因素,西部市场潜力巨大。

  每年,数万台台资品牌的笔记本电脑搭上 “渝新欧 ”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快捷便利地运往欧洲,销往世界各地。

  陈正文想重复这样的故事 ——

  “重庆是 ‘渝新欧 ’大通道的起点,南侨自 2003年投产鲜奶油,颠覆了传统的蛋糕概念,鲜奶油品项包括自欧洲进口的顶级品牌,同时欧洲也是原料主产地,但由于天然乳制品保质期短,如果通过海运一个多月到沿海城市,再转陆运到西部,耗时过长且风险大。我们希望通过 “渝新欧 ”, 20天左右就能到达重庆,既有利于产品保鲜,更提高了保质期内的有效销售时间。”

  南侨集团重庆侨兴办公楼

  陈正文对未来信心满满: “重庆侨兴不只面向重庆市场,而是南侨集团的西部营运中心,将成为南侨集团开拓西部市场的战略核心,辐射乃至邻近国家。目前,重庆物流仓已经开仓启用,烘焙技术中心已经筹备就绪,在重庆建设西部地区首家工厂的计划也正在酝酿中。 ”

  故事二

  主人公:黄星玮

  在南滨路播下自己创业梦想的台湾年轻人

  一个人需要多久才会爱上重庆?

  对 32岁的台湾桃园人黄星玮而言,只用了半年时间。

  重庆的南滨路,北临长江,背依南山,这里不仅有着如台北忠孝东路般的繁华,也像台北的西门町一样,播下了许多年轻人最炙热的梦想。

  黄星玮的 “玻璃屋花园咖啡 ”梦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黄星玮从台湾元智大学交流至重庆大学进行半年的学习。在台湾,咖啡是一种普及率很高的饮品,台湾人平均每天都要喝上2-3杯咖啡。那时黄星玮就发现,重庆的奶茶、咖啡店数量非常有限,身边的同学好多都是喝速溶咖啡。

  当时,他的内心就埋下一个种子,想着以后有机会可以来重庆开家咖啡馆,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咖啡的美好。

  回台湾之后,黄星玮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开咖啡馆的念头也时常在黄星玮的脑海里盘旋。

  终于,黄星玮辞去了在台湾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大陆,开始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2014年 8月,黄星玮来到重庆,在四川外国语大学附近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咖啡店 ——莎士比亚咖啡。

  谈起自己的 “处女作 ”,黄星玮至今仍感慨良多。

  “当时碰到了一个好心的房东,她看我一个台湾小青年来重庆创业,就给我提供了很低廉的租金,大大节约了我的成本,她算是我当时的第一个支持者。 ”

  顶着外人 “还不如开麻将馆赚钱 “的调侃,黄星玮的咖啡之路却越走越坚定。

  他笑言道,自己也因此结交了许多大陆的朋友。 “我会给他们介绍台湾的美食和旅游,他们会带我去重庆一些好玩的地方,我很喜欢和他们交流。 ”

  2016年, “不安分 ”的黄星玮将莎士比亚咖啡转给了一位重庆的朋友,又经过多番对比,和两个合伙人在南滨路上开了这家 “玻璃屋花园咖啡酒吧 ”。

  随着大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也希望融入到这股 “双创 ”热潮之中。

  在黄星玮看来 ——

  “大陆的市场远远超出台湾青年的想象范畴,只要摆正心态,足够努力,足够勇敢,试着用当地人的思维去思考,在大陆一定能拼出来!”

  故事三

  主人公:李文勋

  来重庆 28个年头,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如果你没听说过李文勋这个人,那么你也许知道 “百吉 ”牌热水器。

  上个世纪 90年代,正是他从台湾引进了首批 “百吉 ”热水器,并迅速在重庆打开了市场。

  李文勋回忆说,不少经销商排着几百米的长队前来提货,经常还有单位打着介绍条子来申购

  1989年,李文勋只身来到这个西部内陆腹地的工业城市考察。

  那个时候,他对重庆的印象还是 ——

  “当年的重庆像个大农村,全市只有扬子江宾馆和重庆宾馆有几台出租车,只有两座跨江大桥,除了一些老厂矿外没有什么企业,不少客商来考察后都直摇头。”

  时光飞逝,今年是 62岁的重庆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重庆百吉厨房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勋来重庆的第 28个年头,这里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李文勋见证了重庆从内陆老工业城市到国际大都市的转变,也见证了重庆成长为中西部最受台商青睐的投资目的地。

  李文勋的企业也同山城一起成长,当年的小热水器厂已成长为年产值 3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性大型制造企业。

  在他看来,重庆正处于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工业化迈进的阶段,电子信息产业、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潜力巨大,为台商投资创造了无限可能,台商入渝投资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他说 ——

  “未来,重庆台商的数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大量中小台商和年轻创业者的进驻,可以让市场充满活力。”

  故事四

  主人公:何玉玲

  42岁的她放弃优厚待遇办跨境电商平台

  今年 45岁的何玉玲来自台湾。

  2014年以前,何玉玲已作为保险业职业经理人在重庆打拼多年。

  2014年底,经过反复考量,事业顺风顺水的何玉玲勇敢地递出了辞职信,告别待遇优厚的高管职位,投身创业大潮,辞职创办 “台湾直购网 ”。

  这是大陆西南地区首个主营台湾商品的跨境电商平台。 2012年起,大陆正式启动跨境电商试点工作。 2013年 10月,重庆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何玉玲敏锐地意识到,跨境电商的时代要来临了。她通过数月的市场调研发现,大陆消费者对正宗的台湾商品需求旺盛,但很多台湾的名品优品由于市场推广难、物流成本高等原因,无法与大陆消费者 “见面 ”。

  在何玉玲看来,很多大陆消费者只知道台湾的凤梨酥,但台湾还有很多好东西。她认为,台湾的生物科技、机电产品、手工艺品等也深得消费者青睐,但这些好东西尚未广泛进入大陆市场。作为打破地理界限的外贸新模式,跨境电商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突破口。

  “台湾直购网 ”的目标就是让台湾的优质商品以更便利的方式、更实惠的价格、更快捷的速度,送到大陆消费者手中。 ”

  2015年 11月,重庆跨境电子商务台湾产业园成立,入驻园区的 “台湾直购网 ”跨境电商平台同时上线。

  何玉玲介绍说,消费者只需通过 “台湾直购 ”选好商品,提交订单付款,商品就会直接发到重庆的保税区,再清关发货到消费者手中。截至目前,上线商品已涵盖百货日用、食品保健品等多种品类。

  园区成立后,台湾企业的反应验证了这一判断。何玉玲与台湾知名电商结成了联盟,让岛内电商平台上的数万种商品通过 “台湾直购网 ”直接对接大陆消费者。

  同时, “台湾直购网 ”已引进数百家台湾企业合作开展跨境直购贸易,去年实现贸易额 2000万元人民币,今年的目标是突破 1亿元。

  实际上,这只是何玉玲制定的一个 “小目标 ”,她心中还有更大的格局 ——

  “一带一路 沿线有很多商机,未来我们可以依托重庆便捷的物流通道,向西辐射中亚、欧洲,向南辐射东南亚国家。”

  去年 9月,何玉玲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国际合作中心举行的 “一带一路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台湾商品首发仪式 ”上, “台湾直购网 ”带着台湾商品亮相,启动了打通两岸和中亚跨境电商往来的新商机。

  台商投资已占重庆 GDP总量 8.6%

  听完了这四个台商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样一组来自重庆市台办的统计数据:

  ——2016年重庆新增台资企业 81家,同比增加 58.8%;

  ——合同台资 3.19亿美元,同比增加 65.3%;

  ——实际使用台资 2亿美元,同比增加 29%。

  三组数字都呈现同比增加,而且增加幅度都不小,这足见目前台商 “西进 ”的热情。

  而在很多台商眼里, “西进 ”的第一选择就是重庆。

  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如今,台湾十大电子厂商已有9家落户重庆,使重庆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重庆目前是大陆台资企业数量和投资总额排名第三位的省区市,仅次于福建和江苏,在中西部更是位居榜首;

  ——来自重庆市台办的数据显示,台商投资已占重庆 GDP总量的 8.6%左右,除 IT配套产业、汽摩零部件、制造业外,还涉及金属冶炼、现代农业、商业、旅游业、金融等领域。

  在台商们看来,重庆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不仅是 “渝新欧 ”大通道的起点,也处于 “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广袤的大陆西部地区蕴含无限商机。

  看好重庆的台商很多,他们是怎样说的呢?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行,将进一步促使重庆这样的城市成为大陆对外开放的前沿,因此我们决定加大投资。 ”

  ——南侨集团重庆侨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商务副代表王淑静

  “重庆为我们企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大陆方面一如既往对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便利,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

  ——台晶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福

  “虽然目前大陆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但这并不会影响台资企业扎根大陆、向西发展的脚步。 ”

  ——重庆永固新型建材公司董事长简国钏

标签:治国理政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