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麻沟村的花海农庄景区(资料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蔡菲菲):距离青海省西宁市50公里的大通县朔北藏族乡有座著名的“花海”乡村——边麻沟村。两年来,一个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的村庄在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带动村民务工,探索出了一条全民致富路。
边麻沟村平均海拔2800米,全村人口612人,是一个汉、藏民族聚居村,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前,这里只种植小麦、菜籽、大豆等农作物,农民每亩地收入还不到六百元。为带领全村农民致富,2015年,边麻沟村投入1300万元,以土地入股形式流转农民土地600亩,在半山腰建起一座“花海农庄”,搞起了乡村旅游经济。
孙浩是花海农庄项目的设计师,参与整个景区的花田景观设计、喷灌排水等工作。他认为,花海农庄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各个部门的配套扶持。他说:“这个水泥路是交通局打的,喷灌去年很吃力,浇水都是用罐车往上拉,需求量跟不上,2015年的时候特别困难。去年水务局有灌溉项目,我们修了三个蓄水池,(把水)从下面往上泵,不然浇水特别困难。”
经过两年的修建和不断改造,如今花海农庄的配套设施已经初具规模:600亩的土地上栽种着福禄考、鸢尾、金盏菊、格桑花、薰衣草等三十多种观赏花。景区内铺建3.4公里道路,万余米停车场、4座观景台、两条百米长观景长廊等。据朔北藏族乡乡党委书记刘拥军介绍,两年来,地方农业、林业、牧业、水务等部门共同配合花海农庄的打造。2016年,大通县扶贫办投入200万元,民族宗教局投入30万元,对边麻沟村的花海旅游业进行资金扶植。
花海农庄景区(资料图)
目前,在花海农庄除草、种花的固定务农员工有二、三十人。旅游旺季时期,花田需要大量劳动力,每天有超过一百人在山上栽植、浇水、进行卫生保洁。孙浩说,花海农庄解决了全村十户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当地150多名剩余劳动力务工:“去年试营业,门票收入140多万(元),花海农庄投入1000多万(元)。现在天气好了,从这个月开始这里要栽花、除草,需要大量的人。一天我们需要一百多工人,三、四个月每天都是这样,用工量特别大。现在边麻沟村有十户贫困户,有些人岁数大了,重活干不了,(就可以来农庄打工,每天80元钱。)有些岁数年轻的觉得80块钱有点儿低,(还可以)去工地干活,我们这儿有三、四个工程队,我们书记要求每个工地必须要带上贫困户务农,一天(可以挣)200多(元)、300多(元)。”
仲尕文今年64岁,老伴儿去世后和女儿相依为命,曾是边麻沟村十户贫困户中的一户。2015年她将自家土地流转入股到花海农庄,并在那里种花、除草,打理花田,每月收入两千多元,2016年还得到了一笔项目分红。如今日子越来越好,能供得起即将高考的女儿读书,仲尕文的生活有了盼头。仲尕文说:“(原来)家里条件不好,老伴儿去世早。每天来这儿干活(挣)80块,每天七点半工作,远处打工去不了,也没技术,在这儿就近打工可以照顾孩子。我努力打工挣钱供女儿上学。自家地转了三亩半,去年分红660元,来花海农庄打工之前在村里种庄稼,种山药和麦子,收入只够自己吃。现在不种庄稼了,粮食买着吃,生活条件比原来好多了,自己打工挣钱还能照顾丫头。”
花海农庄景区带动当地村民务工
边麻沟村的花海农庄也带动了村里服务业的发展。2016年,村里发展农家乐10家、自主茶园11家、特色小吃摊位15个,年收入超过400万元。
村民郑生金家里有六口人,几代人耕地种田,日子清贫。2015年起在政府的帮助下办起了农家乐,主打土特产餐饮和绿色有机食品。旅游旺季期间,几十平米的小院子里可以招待上百人,每天收入超过一万元,几年间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到当年政府对村民开农家乐的扶持,郑生金有感而发地说到:“都是靠乡政府扶持帮助的,鼓励大家开农家乐,今年已经达到了三十多家,(村民们)已经带动起来了。基础设施今年规划的有围墙、卫生间都要改善,改了之后政府给补贴三万到五万。大前年我们家改装时,也是政府扶持了三万块钱,买些桌子凳子。以前家里的收入(每年)一个人就挣个一万来块,日子比较清苦。(现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自从开了农家乐以后,我们一家人干下来收入可观,想买个车啊,经济负担会轻一点,不然以前想改变,也没有那个条件。
如今,朔北藏族乡18个村中的10个村在政府的帮扶下,依据各自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其中边麻沟村和邻村东直沟村作为核心地带,共同打造乡村旅游。通过花海农庄经济的带动,形成了当地农家旅游、餐饮、住宿一体的旅游产业链,最终实现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农户受益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农家乐经营者郑生金充满信心:“有盼头,现在政府这么扶持着,旅游开发条件这么好,我们想以后做大做好,做得更好。我们一步一步往上爬吧,初始阶段有的还不会做,都是农民出身的,有的也不会做,一年一年的学着做点。未来憧憬和希望挺大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