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筑强军梦”网络媒体国防行
中国军网系列报道之九
中国军网探访阿尔山哨所:站立处,即吾乡
■中国军网记者武天敏、王超
从三角山哨所俯瞰中蒙边境。武天敏摄
7月23日一早,记者前往阿尔山三角山哨所。汽车驶过一片草原,路边出现了一片突兀耸立的山石,巨大的花岗岩峥嵘陡峭,仿佛在提醒我们,这个地方不寻常。
沿着58级台阶,记者登上北部战区某边防连驻守的三角山哨所制高点,纵目环视,一片连绵起伏的丘陵向远方延伸,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在阳光下闪着波光。这,就是中蒙界河哈拉哈河。
边关遥远,地广人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也隔断了官兵们的望乡之路。哨所门前,就是那棵让人心碎的相思树。
三角山哨所的相思树。武天敏摄
此前,记者曾经多次听过这棵树的故事,但当真的来到它的身边,望着它身披两条蓝色哈达,在山顶茕然独立,望着山下一代代哨所官兵守望的青山绿草,还是抑制不住从心底涌起的感伤,再次把这个故事照录如下:
1984年初夏的一天,三角山边防连原连长李相恩,带队巡逻途中突遇山洪,为了营救战友,被湍急的河水卷走。战友们搜救了4天4夜,喊破了嗓子,熬红了眼睛,连长也没回来。连长妻子郭凤荣闻讯后,抱着两岁的儿子赶到连队,在哨所前守望了3天3夜……
第二年春天,郭凤荣在哨所的最高处一捧土、一行泪,栽下了这棵树。从此,这棵树就像这名28岁的痴情少妇,日夜站在山顶,呼唤着丈夫归来。
郭凤荣终生未再嫁。2010年9月,郭凤荣重病垂危,弥留之际立下遗嘱:“死后将骨灰撒在哈拉哈河,永远陪伴着丈夫。”
这个凄婉而悲壮的故事,感动了2014年马年春节前夕专程来到这里视察看望边防连官兵的习近平主席。那天,习主席登上三角山哨所,动情地对官兵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说实话,类似相思树这样的故事,在祖国的万里边疆绝非孤例。以往,每当记者下边防听说这样的事情,纯朴实在的边防官兵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也是没有办法!”
其实,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脱下军装,离开这里,回到家乡,过正常人的生活。留下?还是离开?殊不知,这个看似不难回答的单项选择题,每当夜深人静扪心自问,却是边防军人心里最难跨越的一道坎儿。
在哨所,记者见到一个刚刚因为部队调整改编,从黄海深处的海洋岛上调来的战士。他叫敖涵,达斡尔族,家乡就在300多公里外的呼伦贝尔。
在内蒙古八千公里边防线上,阿尔山和呼伦贝尔应该说距离很近了。但是,来哨所报到两个多月了,敖涵还没有回过家。“过去从草原到海岛,感觉离家很远很远。现在,家虽然在地图上离得近了,还是从心里感到很远。”敖涵说。
巡逻路上的骑兵。
是啊,一个不能回去的家,离得再近有什么用呢?何况,连队里还有离家更远的战友。记者在山脚下的边防公路上,看到5名骑马巡逻的官兵。一问他们的籍贯,5个巡逻兵,3个安徽人!
站立处,即吾乡。既然来当兵,既然守边防,就把连队当做家,把守边当成日子过。记者看到,三角山哨所有个温室,小柿子、草莓、辣椒、秋葵、黄瓜、丝瓜、甜瓜、油桃、西瓜、苦瓜、石榴、无花果、茄子……官兵们种植的蔬菜水果,如今不但能自给自足,有时还能请兄弟连队的战友们尝尝鲜。
和一个家庭一样,有一技之长的子女,就得多干一点儿。连队军医张军,给人看病,也给军马看病。在他看来,军马也是这个家的成员和伙伴,马病了,也心疼。
年复一年,安心戍边,需要一枚最重的心锚。在官兵心中,深藏着一种掩饰不住的荣耀。采访中,战士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习主席接见过的战士”。当年在哨楼给习主席介绍执勤情况的战士张伟,如今已经是一名毕业军校学员,今年10月将授少尉军衔。
资料图:习近平主席视察三角山哨所,左一战士为张伟。
小伙子阳光开朗,健谈幽默,一段话让记者们乐开了花。“有人想,边防那么远、那么偏,来个团长可能都不容易,于是问我,你们那儿来过的最大领导是谁啊?我说:习主席!对方秒呆,惊掉眉毛。得知我是三角山哨所的兵,立马肃然起敬。”
“习主席来视察连队,特意让我们转达他对我们家人的问候,习主席不光惦记我们,还惦记着我们的家。”说到这里,张伟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他已经当爸爸了,儿子快一周岁啦。
张伟的伯父,曾经是一名空军飞行员,驾驶战鹰守蓝天。张伟这一辈中,他当了陆军边防兵,手握钢枪守边卡。如今,他也有了下一代。
山河依然无恙,岁月依然静好,我们祝愿孩子们在共和国军人的保卫下,快乐成长,永远平安。
其实,保卫孩子们的,不是别人,可能就是他们的爸爸!
(中国军网7月23日内蒙古阿尔山电)
后记
下次相约,我们再走起!
7月24日,记者这一组“同心共筑强军梦”网络媒体国防行活动顺利结束。记者离开阿尔山,飞回北京。我们这一组全程8天,辗转行程6600多公里。
汽车驶过白桦林,驶过路边盛开的柳兰,驶向机场。路上,一个路标飞掠而过。箭头左边指向三角山,右边指向阿木古朗。阿木古朗!那不是神舟飞船返回的着陆场吗?
蜿蜒的界河。侯大伟 摄
在北疆这块土地上,不但有我们的边防官兵忠诚守望,还有我们的航天员战友飞天归来。
站在这里的,不但有一代代接力戍边的共和国军人,还有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繁衍的农牧民兄弟。
心系这里的,不但有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还有许许多多关心国防的普通中国人。
同心共筑强军梦,这是一个多大的同心圆啊!
这一路,记者的报道伴随我们的脚步,在网络上已经流传开来。
巍峨的国门。武天敏 摄
在三角山边防连网络室中,一进门记者就在电脑上看到中国军网参加这次活动时发布的第一篇稿件《一路向北,从北京到北疆》。战士们说,早就知道你们要来,你们这一路写的稿子,我们都在网上看着呢!
在乌苏里江边的“东极广场”,有个游客看见记者一行穿着“血狼”特战队员的T恤衫,老远跑过来问我们:“你们是血狼劲旅的吗?”原来,这位网友已经在网上看到了血狼突击队那首让人血脉贲张的MV。
在告别武警抚远中队的时候,指导员张营追着记者的汽车,兴冲冲地把手机拿给记者看。原来,他的妻子在网上看到了记者写的《抚远,抚远,你有多远》,马上转发给他。“网络真是厉害,我并没有跟她说你们来了,她却在网上看到了。”张营说。
这些天,和我们朝夕相伴的,还有朋友圈里许许多多的朋友们,你们关注、点赞、鼓励,伴随我们一路奔波。我们采写的《情侣冒雨争吵,只因岁月静好》,还被解放军报社夜班的领导和战友们精心安排,登上了报纸的版面……
这一切,我们都看到了。感谢战友,感谢网友,感恩岁月,感恩山河。
网络国防行,依然在路上。下次我们再相约,再走起!
三角山哨所。武天敏摄
三角山哨所下的国门。武天敏摄
三角山下的白桦林。侯大伟 摄
全景照片:从三角山哨所俯瞰中蒙边境
“同心共筑强军梦”网络媒体国防行
中国军网系列报道之九
中国军网探访阿尔山哨所:站立处,即吾乡
■中国军网记者武天敏、王超
从三角山哨所俯瞰中蒙边境。武天敏摄
7月23日一早,记者前往阿尔山三角山哨所。汽车驶过一片草原,路边出现了一片突兀耸立的山石,巨大的花岗岩峥嵘陡峭,仿佛在提醒我们,这个地方不寻常。
沿着58级台阶,记者登上北部战区某边防连驻守的三角山哨所制高点,纵目环视,一片连绵起伏的丘陵向远方延伸,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在阳光下闪着波光。这,就是中蒙界河哈拉哈河。
边关遥远,地广人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也隔断了官兵们的望乡之路。哨所门前,就是那棵让人心碎的相思树。
三角山哨所的相思树。武天敏摄
此前,记者曾经多次听过这棵树的故事,但当真的来到它的身边,望着它身披两条蓝色哈达,在山顶茕然独立,望着山下一代代哨所官兵守望的青山绿草,还是抑制不住从心底涌起的感伤,再次把这个故事照录如下:
1984年初夏的一天,三角山边防连原连长李相恩,带队巡逻途中突遇山洪,为了营救战友,被湍急的河水卷走。战友们搜救了4天4夜,喊破了嗓子,熬红了眼睛,连长也没回来。连长妻子郭凤荣闻讯后,抱着两岁的儿子赶到连队,在哨所前守望了3天3夜……
第二年春天,郭凤荣在哨所的最高处一捧土、一行泪,栽下了这棵树。从此,这棵树就像这名28岁的痴情少妇,日夜站在山顶,呼唤着丈夫归来。
郭凤荣终生未再嫁。2010年9月,郭凤荣重病垂危,弥留之际立下遗嘱:“死后将骨灰撒在哈拉哈河,永远陪伴着丈夫。”
这个凄婉而悲壮的故事,感动了2014年马年春节前夕专程来到这里视察看望边防连官兵的习近平主席。那天,习主席登上三角山哨所,动情地对官兵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说实话,类似相思树这样的故事,在祖国的万里边疆绝非孤例。以往,每当记者下边防听说这样的事情,纯朴实在的边防官兵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也是没有办法!”
其实,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脱下军装,离开这里,回到家乡,过正常人的生活。留下?还是离开?殊不知,这个看似不难回答的单项选择题,每当夜深人静扪心自问,却是边防军人心里最难跨越的一道坎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