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9月18日电 据美国数字商业新闻网站Quartz 9月17日报道,今年5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发表毕业演讲,将她眼中的中美生活进行了一番对比。她批评中国的空气质量不佳、在不少地方远远落后于美国,诸如此类的言论让她深陷舆论漩涡。
报道称,杨舒平针对她在美国生活的叙事方式其实遵循了一种“典型惯例”,这是西方人通常喜欢听到的所谓“中国故事”。然而,现实中的中国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
笔者陈思怡(音译)也是一名赴美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她毕业后就职于美国一家新闻机构担任记者。五年前,陈思怡第一次来到美国参加当地政府主办的一个国际生交流项目。她在西雅图以北的一个航空博物馆里售票,期间寄宿在本地一个寄宿家庭里。
“社区居民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他们的热情和友善,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都让我深受感染。”不过,陈思怡回忆称,当时她也经常被问到一些令人不甚愉快的问题,比如,“你们在中国都没有用过iPad吧?”这些问题显示出西方人对中国存在误解。
“说句公道话,中美之间的误解是相互的。”陈思怡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记者在外国媒体机构工作,这个年轻的群体越来越感觉到,既然他们具有熟悉了解中美两国的价值观及教育系统的优势,他们有责任改变西方针对中国的旧式“叙事”。
201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曾通过面谈采访和书面调查的方式,对夏威夷州一所公立大学的18名中国留学生和学者进行了调查。这项小范围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些中国国际学生抱怨称,虽然美国本土学生想要同他们谈论中国,但却经常对当今中国社会发表一些被误导的、存在偏见的、甚至稍显无礼的观点”。另一项针对美国普渡大学960名中国留学生的调查显示,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之后,不少中国留学生对祖国的看法变得更加积极和正面。
陈思怡在文章中写道:“每当有人问起在中国生活是什么样子,我都想要向他们讲述一个新故事,一个既包含文化背景又存在细微差别的新故事……有关中国的一切,很少是非黑即白的。展望未来,我将要讲述一些能够反映当今中国丰富且复杂的现实的故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