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看杭州交通五年巨变 打造多元便捷立体式综合交通体系
2017年10月13日 11:37:37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吴佳妮 范杨

  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佳妮 范杨)交通是城市的命脉,它的变化,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从远隔千山万水,到一日往返双城;从不得不在其他城市转机,到家门口一站式直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全国上下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杭州交通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过去五年,杭州交通以“大投入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理念,投入综合交通资金总量达2000多亿元,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谱写了杭州交通发展新篇章。

  通达之城 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基本成型

  朝游北海,暮苍梧。

  速度改变生活,这已是人们的共识。伴随着高铁、公路、航线网络的不断完善,杭州都市圈“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班车”目标的实现,曾经快速通行的日子,成为杭城百姓的日常。

  刚过去的这个国庆中秋双节长假,铁路杭州站累计发送旅客253.98万人次,

  再创历史新高。过去五年,

  杭州高铁“二纵一横”通道、沿海通道、沪昆通道全面建成,沪杭高铁、宁杭高铁、杭甬高铁、杭长高铁和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之一杭州东站相继迎客,杭州正式迈入“1小时交通圈”的高铁新时代。

  未来,杭州还将成为一座“高铁之城”!杭州南站主体工程完工,10月份具备通车条件;杭黄铁路项目进入建设关键节点,计划在2018年建成通车。《杭州铁路枢纽规划》(2016~2030年)已于近日获中国铁路总公司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根据这份规划,远期杭州将有11条高铁线路和6座主要高铁客运站,通达9个方向,实现市域高铁全覆盖,从而形成“一轴两翼双十字双环六客站”的铁路枢纽总体布局。

  公路网络日趋完善。目前,杭州实现了各区、县(市)高速公路全覆盖,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从杭州主城出发,无论哪个地点,都可找到最近的快速路上匝口,一路高架直通高速公路。钱江通道及连接线、杭长高速杭州段、杭新景高速公路延伸(之江大桥)、机场公路等项目相继建成,形成了由“一绕九射一连”11条骨架组成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35公里。

  杭州市域范围二级以上普通国省道公路比例达到96.5%,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

  杭州与世界的距离也更近了。2013年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完工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0万吨、航班起降量26万架次的保障需求。入驻61家航空公司,已开通至全国、东南亚、日韩以及阿姆斯特丹等国内外重要城市共155个航点,其中国际航点达41个。

  内河水运全面升级。杭甬运河杭州段航道、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完成,兰江建德段、浦阳江萧山段、富春江桐庐段等航道等级也在稳步提升,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正在推进中,形成了以500吨级航道为骨干,干支结合的航道网。

  “杭州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杭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杭州要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交通必须发挥先行官作用,以交通大发展构筑城市发展大格局,推动杭州城市能级大提升。”

  多元之城 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绿色多样

  过去五年,是杭州交通史上发展最快的五年。带给市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就是出行愈加便捷、愈加舒畅。无论是长途还是短途,甚至到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都有合适的选择。

  杭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以火车东站为例,从全国范围来看,杭州东站枢纽算不上流量特别大的交通枢纽,但在火车东站,公共交通换乘出行比例占90%以上,走在全国先列。”

  五年间,杭州地铁实现零的突破,逐步形成网络,给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到如今开通运营3条轨道交通线路,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93.2公里,连接了杭州市“一主三副”城市空间,覆盖了城市主要发展轴。

  家在江干、工作在萧山的李女士再也不用在早晚高峰开车与“千军万马”挤一条道了:“家门口就是地铁站,4号线转2号线,20分钟就能到萧山,不堵车还能同台换乘。”

  有数据显示,自地铁开通以来,工作日早、晚高峰老城核心区主要道路(不含高架)路段平均行驶速度分别提高了11.7%、2.7%,已脱离20公里/小时的交通拥堵警戒线,过江断面交通运行表现出流量、流速“双提升”。

  还有更多惠民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015年10月起,杭州公布《公共交通换乘优惠实施方案》,实施地面公交之间优惠换乘,自12月1日起实施地面公交与地铁之间的优惠换乘。

  这是一座热衷于慢行的城市,沿江沿河飘起“绿丝带”。约600公里的滨河慢行路径,37公里的环湖慢行路径,16公里的沿江慢行路径,5.5公里的沿路(绿化带内)慢行路径,近200公里的沿山绿道,以及多处湿地绿道,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小红车”遍地开花。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实现了服务由点成网的全面拓展,成为全球服务人数最多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杭州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形成由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出租车构成的具有杭州特色的“五位一体”大公交系统。93公里的地铁运营里程、7条BRT、667条公交线路、8197辆公交车辆、8.58万辆公共自行车、13551辆出租车和4条水上巴士线路,形成了杭州十城区与三县(市)一体化,并延伸覆盖杭州都市圈的公共交通网络。

  智慧之城 以开放包容之态拥抱“互联网+”

  9月30日,《杭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正式实施,对当下席卷各大城市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进行规范和管理。在杭州已有“小红车”的背景下,杭州交通依然没有“一刀切”全盘禁止,而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让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成为市民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补充。

  杭州交通先行先试,以开放包容之态拥抱“互联网+”。2015年12月,杭州出租车改革方案正式出台,比国家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提前了半年多。2016年10月,杭州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被网友称为“最温和的网约车新政”。

  这些举措带来的不仅是行业监管上的跟进,对于广大的市民群众而言,更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出行便利和安全:在投诉监督渠道完善、价格透明、行车安全的环境下,只需轻点手机,就能搭乘汽车或租辆自行车出发。

  拥抱“互联网+”,杭州交通还有更多的有益探索。

  今年9月初,杭州公交推出“心享巴士”,根据“杭州公交APP”、支付宝、高德地图等多渠道收集的市民出行需求,分析城市区域出行热度,为市民提供精确定制公交线路服务。在移动支付方面,杭州公交也走在了全国各大城市前列。2016年8月,从武林门北开往余杭的506路成为全国首条使用移动支付的公交线路,如今,主城区所有公交车全面实现了移动支付功能。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交汇的城市,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为传统交通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是城市交通管理者们一直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依托大数据、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杭州交通充分整合交警、城管、建委、公交、地铁、铁路、民航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有效推进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以大数据整合为基础打造的智慧交通平台,为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及安全运行提供有效支持。目前,杭州市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已成为“全天候运行、全行业覆盖、全方位监管、全社会服务”的交通信息指挥枢纽平台。“交通杭州”手机APP,累计提供超过3800万次的出行信息服务,日均查询次数3.5万次。

  美丽之城 美在环境

  更美在交通人的匠心

  距离杭州主城区150公里的淳安千岛湖,一条名为淳杨线的公路,因美丽风景,在这个秋天再度刷爆朋友圈。每年,有几十万的外地游客踏上这条环湖绿道,而千岛湖国际马拉松、中国自行车联赛等重量级比赛的举行,更让这里声名大噪。

  “将一条路轻轻地放在山水间。”这是杭州交通人对一条路的期许,也是在有限条件下的匠心实践。

  这些饱含着交通人匠心的“绿色道路”,带动一片土地的“绿色发展”。传统公路属性向乡村美丽的风景路、群众致富的幸福路、乡愁驻留的文化路转变。临安区“一廊十线”融入当地民俗民风,深受游客喜爱;桐庐县立足“最美县城”建设,美丽乡村公路备受好评。

  “这就是交通人的工匠精神。”杭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在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融合生态、环保、人文、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将它发挥到极致。”

  这份匠心渗透到交通行业的方方面面,“匠人”精神成为最高准则,一批部级文明(窗口)单位和先进人物,成为交通行业内的领军人。

  最美交通人杨金龙,实现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汽车喷漆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全国劳动模范28路公交司机孔胜东,成为全国行业标兵;传承最美司机吴斌精神的吴斌车队,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

  “最美现象”从“盆景”转变为“风景”“风尚”。过去五年,杭州在全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让斑马线现象。去年,杭州地铁开展“先下后上乘地铁、文明一米迎嘉宾”文明乘车行动,成为了杭州地铁站内的新风尚。

  从通衢大道的构建,到整个文明素质的大提升,杭州交通一步步改变着生活,推动着城市发展,为我们每个人,带来更好的未来。

  未来五年 杭州交通将

  发挥基础先导和引领作用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十三五”期间,杭州交通运输将围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国际区域交通枢纽”的总体目标,继续推进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大公交、大物流“五大建设”,完善“四大系统”,实施“十大工程”,完成“五千亿投资”,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在全市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名城过程中发挥基础先导和引领作用。

  “四大系统”包括综合一体的交通设施系统、安全便捷的运输服务系统、互联共享的智慧交通系统、绿色低碳的生态交通系统,涵盖现代交通运输设施建设、运输服务、智慧管理、绿色生态等基本职能,既与国家“四大交通”建设、全省“四大交通走廊”构建工作有效衔接,又紧密结合杭州城市总体定位和交通运输发展阶段、水平和要求。

  “十大工程”包括航空拓展工程、铁路升级工程、路网加密工程、水运复兴工程、轨道成网工程、枢纽融合工程、公交优先工程、物流通达工程、绿色智慧工程、产业培育工程,是完善“四大系统”的重要抓手,也是“十三五”时期杭州交通运输的建设重点。

  综合一体的交通设施系统方面,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0余项,推进公路、铁路、水路、民航和城市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和互联互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以上。

  安全便捷的运输服务系统方面,继续完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和区域交通出行系统、多式联运的货物物流系统,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质量,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100%,快递同城24小时送达率达到90%。

  互联共享的智慧交通系统方面,继续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深入实施“互联网+交通”工程,更好地利用智慧交通服务于群众出行和预测预警、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工作。城市公交“一卡通”使用率达到80%,客运车辆ETC使用率超过50%,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覆盖率达到90%。

  绿色低碳的生态交通系统方面,加快构建绿色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市域绿道系统建设,发展节能减排新技术,完善绿色生态交通系统,主城区公交和出租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城市客运单位人次能耗下降率和CO2排放下降率均达到3%。

标签: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互联网;交通运输;智慧;匠心;出行 责任编辑:金英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