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婺剧团演员杨霞云演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昊)浙江的传统戏剧境况如何?由省文化厅主办、金华市文广新局承办的“好戏浙江——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保护发展成果展”13日在金华中国婺剧院举行。这次成果展向全省乃至全国戏迷报告浙江传统戏剧保护所取得的成果,探索接下来的保护措施。
“一部中国戏剧史,半部在浙江。”作为传统戏剧大省、南戏故乡,我省不仅拥有越剧、婺剧、绍剧等众多剧种,而且有马灯戏、茶灯戏、菇民戏、花鼓戏等地方风情小戏。
浙江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加强对传统戏剧的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在传统戏剧保护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积极有效的探索,在保护机制、保护途径、保护载体上不断创新,在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上深入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省濒危剧目得到有效保护,优势剧种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地方戏剧传承发展的“浙江模式”。
政策支持资金保障
传统戏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枝独具魅力的奇葩,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门类。2005年以来,我省先后公布5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886项,其中传统戏剧项目58项,涉及保护地区76个。省文化厅认定和公布传统戏剧代表性传承人169名,其中39人被文化部认定和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省拥有昆曲和中国皮影戏(包括海宁皮影戏)两项传统戏剧项目。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拥有传统戏剧项目24项。
我省加大对传统戏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力度。2015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印发《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每年安排1620万元用于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传承和越剧艺术的振兴发展,确保我省现有的传统戏剧非遗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创新保护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区域整体保护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模式,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对非遗保护的一次创新性实践。
2016年3月,在越剧诞辰110周年之际,省文化厅同意在嵊州设立越剧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在保护区内,只要以嵊州方言为基础、所有与越剧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都属于保护范畴。嵊州将在对越剧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并对其文化生态进行科学分析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对越剧文化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确保越剧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建立切实可行的越剧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
据统计,目前嵊州有越剧戏迷村16个,社区越剧戏迷角50多个,校园越剧社团48个,还拥有我国唯一的越剧专业戏曲学校——嵊州越剧艺校和首座专业戏剧博物馆——嵊州越剧博物馆。上百家民营剧团长期活跃在市场上,年均演出3万场,成为传承越剧艺术的重要力量。
目前嵊州已启动了包括人才集聚、精品培育、教育建设、演唱普及在内的“振兴越剧六大工程”,并设立了多个支持越剧传承发展的政府性基金。
戏剧名家传艺授课
振兴戏剧,关键在于把戏剧保护在舞台上,保护在剧团中,保护在演员身上,保护在民间生活中。
浙江戏剧名家辈出、新秀不断涌现。“新松计划”一直是传统戏剧人才培养的摇篮。十多年来,包括汪世瑜、陈少云、朱世慧、茅威涛在内的一大批戏剧名家先后传艺授课,将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执著的艺术精神传授给青年演员,让他们掌握表演艺术的真谛。通过老艺术家耐心传帮带,“新松计划”把培养内外兼修、富有潜质的表演新人落到实处。
为让更多年轻演员参与演出交流,从2014年9月开始,“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展演拉开了帷幕,9场演出涵盖了皮影、木偶戏、乱弹、滩簧、越剧、目连戏、高腔、婺剧等。2015年的“浙江好腔调”虽然只有5场,但更有针对性,包括中小学生专场、大学生(留学生)专场,还有濒危剧种专场、青年演员专场和戏剧名家票友专场。2016年的“浙江好腔调”让名师高徒同台献艺,更有少儿演员登台亮相。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年轻演员们快速积累舞台经验。
-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探访“万里茶道上的瑰宝”——长盛川青砖茶
- 随州楚式漆器海外受追捧 波兰采购商讲起中国话
-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短视频丨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年轻、精工、蝶变!非遗开启新模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