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通讯员 王莹)“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城市医院的医疗服务、挂号缴费再也不用排长队、山区海岛也有远程会诊系统“护航”群众健康……在浙江,这些变化正在改善越来越多人的就医感受。
10月16日,浙江省政府“最多跑一次”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上,省卫计委介绍了浙江卫计系统“最多跑一次”的经验。
改革的红利如何增强获得感?如何改变城乡群众的就医体验?
在过去一年,浙江省卫计系统交出了一张让群众满意的“最多跑一次”成绩单——
“双下沉”变群众跑为专家跑
6000多医生服务基层
门急诊人次增加18.5%,Ⅲ、Ⅳ类手术增加91.7%……在浦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浦江县人民医院合作建设“浙医一院浙中泌尿外科中心”和“浙医一院浙中心血管病中心”后,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造福周边群众。
在浙江,随着“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城市三甲医院的专家跑到县医院并常驻当地,推动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建成医联体,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医院专家的服务,减少了跑城里找专家的烦恼。
目前,全部省级医院和39家市级医院与89个县(市、区)的122家县级医院合作办医, 8家省级医院投资3亿多元与8个县政府合作共建12个特色专病专科中心。
2016年,省级医院常驻县级医院的专家有600余名,6000多名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年轻医生和要晋升中高级职称的中高级职称医师在基层连续服务4个月以上,“县县皆有名院、县院皆有名医”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据统计,2016年全省县域平均就诊率达85%,群众看病就诊满意率达90%以上。
智慧医疗变群众跑为数据跑
全省预约成功率逾70%
居住点分散、岛际交通不便、受气象条件影响大、给出岛看病带来不便……在舟山,智慧医疗正在悄然改变这里的生活。近年来,舟山群岛网络医院,市、县、乡镇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共享信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较好解决了海岛居民的医疗服务困难问题。
就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浙江两项改革举措,其中一项便为“浙江省舟山市打造远程医疗协作网为海岛群众建设家门口的医院”。据统计,该做法每年可为海岛居民减少就医支出2920万元,人均减少就医时间15小时。
在浙江,智慧医疗给全省各地的群众就医带来新面貌。宁波“云医院”、浙一互联网医院、浙二国际网络医学中心、邵逸夫医院“健康云平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牵头的浙江省互联网医院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看病就医便捷途径。杭州市开展的母子健康手册APP建设,实现了社区医生与孕产妇的无线联系,真正做到了“以信息多跑路来使群众少走路”。
目前,全省统一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接入医院300余家,注册实名用户逾800万,预约成功率超过70%,有效减少了群众跑医院排队挂号。
2016年,此平台升级为具有转诊功能的预约转诊服务平台,大大方便了群众在不同医院之间的门诊、检查、住院和日间手术的转诊。通过区域信息共享,全省82%、67%和71%的县(市、区)建立了区域影像、区域临检和区域心电中心。
流程再造群众跑变科室跑
杭州市实现床边结算率96%
杭州市通过院内就医流程再造,已实现诊间结算率87%、医技检查一站式预约率78%、床边结算率96%。省中医药管理局在全省中医院系统开展了“看中医减少跑”活动,嘉兴市中医院将传统中医门诊模式的6次排队减少为一次候诊环节。据粗略估算,通过实施就医流程再造,以科室之间的数据共享至少可为每位患者减少30分钟以上在医院内的时间。
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医院通过畅通医院内各科室之间的信息流,改造就医流程,让群众在医院内看病就医少跑路。各医院纷纷提供各种途径预约挂号和院内自助服务,门诊实现“诊间结算”,病区或护理站实现“出入院床边结算”,让群众不再反复排队。
签约服务变群众跑为医生跑
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已开展签约服务
在基层,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正在越来越普及。对签约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责任医生主动上门,提供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居家医疗服务,开展上门巡诊和健康管理随访;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上门免费开展测血压、测血糖,并开具最长3个月的长处方,让他们少跑医院配药;为有需求的病人上门换药、更换留置管、护理褥疮和指导康复等,让他们不用多跑医院。
目前,全省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都已开展签约服务,老年人等十类重点人群已签约1143万人,签约覆盖率近64%,群众对签约医生和服务内容的满意率达80%以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