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未来农业预测师朱艳:打一场食物短缺“阻击战”
2018年01月20日 16:05:11 来源:央视网

南京农业大学朱艳教授(左一)

  央视网消息:气候的冷热交替,正在为地球万物写下危机重重的未来篇章。人类将来会不会挨饿?如何保障未来的粮食安全?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寻求对策。南京农业大学的70后教授朱艳所率领的,正是一支“把脉”未来农业的前沿力量。

  未来农业预测,一切只为更“精准”

  “全球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小麦产量将平均降低 5.7%,这也意味全球每年将损失近4000万吨小麦”。这是南京农业大学朱艳教授课题组在气候变化领域顶尖杂志《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的研究结果。

  “精准”是智慧农业与传统农业最大的不同。全球范围内,关于温度升高对小麦作物生产潜在效应的定量评估模型约有30种,但它们相互间的结果却存在较大差异。谁才是可信的?为此,朱艳团队牵头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国科学家展开了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选取30个生态点,通过30余套评估模型得出平均结果,最终这些结果通过平均效应形成方法集合,使研究结果的置信区间范围达到了95%。

  “高可信度的科学分析与结果,能精准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更重要的是,未来农业到底能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朱艳说,“这不仅时刻提醒着人们所要面临的食物短缺的挑战,更提醒我们要抓紧时间研究对策。”

朱艳(左二)和团队成员在一起

  当下,全球气候变化带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农作物将受到怎样的影响?朱艳团队已经着手新的评估模型,试图给出更多的答案。据透露,一种更为精准的评估方法如今正在被拓展到水稻、玉米、大豆等重要粮食作物的预测中。

  结缘智慧农业,她有几个“小幸运”

  为农业“问诊把脉”十余年的朱艳,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 计划”及部省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青年五四奖章,并被评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回忆起与精准农业的缘分,朱艳连说了几个“幸运”。保研时,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作物遗传育种专业选择了一位男研究生,只为生物技术专业出身的朱艳留下了“零起点”的作物栽培学这一研究方向。幸运的是,在导师严谨治学和悉心指导下,朱艳找到了能让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如今,导师的治学要求也在朱艳的教学科研中传承下来。她要求学生,闭着眼睛在脑海中反复复述着作物生长的每一时刻,直到精确设计出适宜的栽培管理方案。

  朱艳深知要开阔视野就要走向更广阔的地方。原本研究生时就已经拟好的出国求学行程,因为毕业留校任教、成为母亲,再到担任院内管理职务等各种缘故一再拖延着。成行已经是6年之后。

  “虽然淡去了早期求学的意义,但回程时却满载着收获。”朱艳回忆起断断续续三次才最终完成的求学路行程,笑着说,“很幸运,我发表了一篇好文章、拓展了一项新技术、选修了一门好课程、还为学校引进了一位优秀的青年才俊。”

2018年1月,朱艳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女科学家可以用绚丽多彩来形容”

  回国后,朱艳肩负起了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的重任。显见空白的备忘录真实地记录了她忙碌的每一天。全家的作息也进行了统一调整:早上6点半一家三口集体起床,然后各自到工作单位、学校吃早餐。朱艳要求自己每天早上8点以前要进入工作状态,晚上孩子睡了她还会挤出时间再继续工作一会。如今,这样的习惯早已固化成了她的生活和工作模式。

  “足够优秀”和“全身心投入”,不仅是朱艳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更是选择研究生的标准,“科研工作没有性别之分。”她说,“相反,做科研工作,女性的细心和熟虑,要比男性更具优势。”

  2018年1月,朱艳教授获得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颁奖礼上,朱艳动情地说:“女性体现的是一种美,做科研又是很系统的一种思维模式,所以我觉得女科学家可以用绚丽多彩来形容。”(鸣谢:全国妇联宣传部)

标签:中国梦 责任编辑:吴盈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