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传涛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9位司局长撰文,用2万字解读2017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在2017年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多个与民生有关的数据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水平的提升,充分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幸福指数的提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在经历了2016年短期的涨幅回落后,2017年的涨幅取得了几乎与2015年持平的成绩,实际增长7.3%。除此之外,人均的实际消费数额也表现强劲,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已经说明,老百姓更舍得花钱了。
收入提高是幸福的前提之一。虽然收入并非是获取幸福的最重要前提,但就绝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讲,每个月发工资仍然是让人兴奋的事。而如果是工资的涨幅跑赢CPI、GDP的涨幅,则意味着居民每年的购买能力是不断扩容的。这自然是广大居民所乐见的经济发展情况。
微观层面,在旅游、健身、看电影或话剧演出等方面,在消费汽车、空调、热水器等生活用品方面,国人在享受生活、文化消费、健康消费等方面更舍得投入了。舍得投入,意味着安全感和获得感的提升,这有赖于国家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再者,居民的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也是呈现出较好的上升趋势。这也表明居民拥有了可以创造财富的剩余资产。
令人振奋的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到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的宏伟计划,在2017年以及过往民生经济数据的强势表现来看,则可能会提前完成。用官方的口径就是,未来三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只要每年完成4.7%以上,就可以完成“收入翻番”的任务。
民生数据呈现出以上变化,笔者认为离不开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是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普涨的基石,这离不开政府对于宏观经济的合理调控,包括“三去一降一补”等一系列改革,当然也包括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二是政府对于CPI的合理抑制;三是各级政府对于涨工资的政策兑现,包括最低工资线的提升;四是精准扶贫的大力推动,让短板得到了补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讲到,“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2017年各项民生领域的数据,都在不断印证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由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更注重的结构的合理化,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经济如何发展,让人民共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一理念是不会变的。并且,还会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调控来助推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王传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