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上午,姐姐、妹妹和女儿三家人都赶来拜年。主妇们在厨房忙活着,小孩子四处玩闹。“年过得热闹,开心。”看着欢聚一堂的家人,常年在外务工的重庆市城口县明通镇大塘村村民付伦全笑眯了眼。
“虽然说有钱没钱都要过年,但还是想过个有钱年。”付伦全说,前几年春节过得不好,大家高兴不起来,主要原因就是“人情太重”。
“挣1万块钱,至少5000元要拿去送礼。”付伦全有两本笔记本,记录着这个家庭的每笔人情支出:2011年,各类酒席253次,支出4.5万元。2012年送礼支出4.79万元。2013年,送礼支出超过6.6万元。“2013年全家收入才8万块钱。最后是借钱过的年。”付伦全苦笑。
今年春节,酒席少了,付伦全们的年也好过了。“春节前后,外出打工的回来过年,正好摆酒席。前几年,镇上几乎每天都有好几场酒。除了婚丧嫁娶,乔迁、满月、升学、康复都要办。”明通镇大塘社区党支部书记徐龙祥介绍,“我们这里还算好的,有些地方,买摩托车、劳改回家……都成了办酒的理由。”
2014年,城口县在全县范围内整治“办酒风”,各乡镇达成“3办11不办”的共识。乔迁、开业、参军等11项事宜禁止办酒设宴。婚丧嫁娶要办酒,也详细界定了办席范围、申报程序。
“禁办‘无事酒’,虽然大部分百姓拍手称快,但阻力也不小。”明通镇党委书记易国刚说,政策实施后,一些百姓跟干部吵架:别人办的时候你不管,我送了那么多礼出去,现在不让办,钱岂不是打水漂了?
对一些在禁止后想办“无事酒”的,基层干部上门做工作。明通镇居民曾乐桃2017年住进新房。为收回礼金,她打算悄悄地办个酒。还没办,社区干部就来了。“如果你搬新家办了酒,以后大家都来办,收的钱还不是要再送出去?”“如果像以前一样,大家随意乱办酒,你真的愿意?”在社区干部的不断劝说下,曾乐桃放弃了办酒的念头。
2014年起,付伦全用于酒席的人情支出开始骤降。2017年,家庭人情支出一共2.1万元。
“这下子,挣的钱能给自己花了。”付伦全指着客厅的新电视说,“你看,这是刚买的。春节过后,我还要把房子重新粉刷。”
刚开始,也有不少村民担心,禁止“无事酒”会不会是一阵风?
“实施快4年,确实禁住了,主要原因就在于有长效机制。”易国刚介绍,为杜绝“无事酒”,村社都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由群众推举有名望的村民担任理事会成员,负责办酒设宴事宜。
为杜绝私下办酒,明通镇还将乡贤、支客士(负责全权操办红白喜事的受托人)、餐饮老板、农村厨师等统一纳入管理,要求大家发现有办“无事酒”的征兆,要及时上报,村和社区的干部可在事前干预。
“不仅要管住家宴,在外办酒也有对策。”易国刚说,去年10月,镇里召集辖区所有具备承办宴席能力的餐饮老板,承诺不再办“无事酒”。
“洞中餐厅”老板桂德友率先在店门口告知:本店拒绝承办“无事酒”。今年1月,村民詹某来定满月酒,被拒绝后到其他餐厅询问,结果都被拒绝,只能不了了之。“2013年,镇里每年的‘无事酒’至少300起以上,2017年仅有5起,全部为不易察觉的小酒席。”易国刚表示。
“防止异地办酒席,各乡镇之间还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相互沟通信息,共同监督整治。”易国刚说,“治住了无事酒,相当于每户居民年均增收2万块。”
走进明通镇,“乱办‘无事酒’可耻羞人”等标语比比皆是。徐龙祥说,要确保禁办“无事酒”不成为一阵风,持续强化宣传很重要。临近春节,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返乡,明通镇还组织社区居民以腰鼓队的形式到各村社演出宣讲。
“在以整治‘无事酒’为突破口,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城口还发挥干部和党员的表率作用,加强事前宣传和干预。干部和党员不仅不能办,连参与也不行,一旦发现,将由纪委介入严肃处理。”城口县委宣传部部长、文明委副主任袁开勇说。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17日 04 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