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把长满野草的荒田变成人人亲近的大自然课堂
【新春走基层·乡村振兴看嘉兴】村庄“新配方”酿出自然“老味道”
2018年02月26日 09:33:50 来源:嘉兴在线 李舟英 张好富 摄影 李舟英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经过了一整个冬天的“蛰伏”,乡间田野正逐渐恢复元气。上周六,是海盐县沈荡镇尤甪村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年开工第一天,因为下雨,稻田里的活还不急着干,电商园里的95后们开始为大米、黑蒜等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做准备,同时把年前的订单打包发货。

  公司总经理陈小东说:“农村人一般要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把年过完,等正式开春就要忙着春耕备种。”陈小东给占地1900亩的农场修建了1公里长的柏油路,是村民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好去处。走在路上,可以看到上百只麻雀叽叽喳喳扑棱着翅膀飞来飞去,雨后泥土散发着特有的香味,混合着草垛散发的稻草香,散养的土鸡时不时会打个鸣。

  “你看,多像我们小时候,这才是农村该有的样子啊!”之前农场里生态循环立体养殖的网棚被雪压垮了不少,但陈小东这个80后现代农民的脸上看不出半点焦虑,倒是对这个自己一手打造的现代生态农庄感到心满意足。

  回得去的故乡,回不去的时光

  1983年,陈小东出生在海盐县沈荡镇的一个小村子里。和很多在江南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抓螃蟹、钓龙虾、抓鱼、挖泥鳅、钓黄鳝……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日三餐的记忆都在大自然的变化里。浙江工业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陈小东进了律师事务所,之后做了8年金融工作的他回到熟悉的沈荡农村,一家家去说服村民把土地流转给他。

  “尤甪村离余新镇和沈荡镇比较近,很多人都去城里发展了,农田就被荒废下来了。”陈小东回忆当初回到村里的时候,田里长出的野草高得一直到他脖子那儿,“田里什么声音都没有,虫子、青蛙、鸟……都没有。”与此同时,婴儿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接连被曝光,这让陈小东更怀念当年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他告诉记者:“一开始其实就是想种点东西给自己孩子吃,没想到越搞越大了。”

  2013年,陈小东成立了种养殖业公司,开创性地进行稻田立体生态循环种养,一方面大大增加了亩均效益,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农村生态。

  而对尤甪村的村民来说,不仅荒废的土地可以流转,一年多了1000多元的收益,而且待在家里的老人们还可以去农场打打零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最关键的是,这么一来,村子又回到了从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年轻人回村的时候有风景可看,老人们茶余饭后喜欢绕着农场散步。为此,陈小东专门在水渠上铺设了木栈道,漫步其上不禁心旷神怡。

  创新生态循环农业,亩产值最高6万元

  春节后,水田里还是一片萧瑟,初看与普通农田并无两样。沿田埂深入其中,在陈小东的指点下,便会发现别有洞天:顶网挂杜瓜,田里种水稻,水面养南湖菱,水底游泥鳅。“这是我尝试的稻田立体生态循环种养,让一亩三分地物尽其用。”陈小东有点自得地说,他这样的种养模式亩均年产值近2万元,是普通种养模式的四五倍,最高一亩创收6万元。

  “不仅制造业要占领微笑曲线两端,农业也一样。”在陈小东看来,他不仅要卖生态米,更要卖有品牌的生态米,而打响品牌,要靠有创意的产品。

  创意在田野上流淌。挖掘江南婚俗,开发出喜米产品,一对碗一双筷子还有1999克红色大米,售价1314元,寓意“长长久久”、“一生一世”;盯住婴童市场,推出宝宝精米产品,打开一片新天地……

  “普通米一斤卖2元多一点,宝宝米一斤卖25元,你可能觉得贵,但对父母来说很值,所以供不应求。”原来,很多家长给孩子添加辅食时会买米粉,进口米粉论斤算的话,一斤差不多100多元,而陈小东的宝宝精米可以现场加工成米粉,让消费者眼见为实,放心消费。算下来,也就是一斤米粉卖25元,显然更划算。

  思路一变,市场广阔。2015年,陈小东开始“触网”,成立电子商务公司,把农产品拿到线上销售。自家的大米、杜瓜等农产品相对品种单一,陈小东还网罗海盐优质农产品,通过淘宝、丰收购、融e购、浙江优质农产品特产网等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

  目前,三羊农场种植规模达1900亩,辐射带动全国2.5万亩土地,带动农户数近700户,去年销售额3400多万元。

  大自然课堂,寓教于乐风靡亲子圈

  从高大上的法律和金融圈回到农田里,几年下来陈小东被晒得黝黑,“现在下田要干的活少了,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我自己动手的。”

  妻子偶尔会责怪陈小东,搞农业自己辛苦不说,还把爸妈和2岁的宝宝也都带到了乡下。“其实我觉得孩子在乡下跑跑挺好的,呼吸新鲜空气,身体健康。”为了“给孩子一个我们儿时的大自然”,陈小东不仅让尤甪村的田野重新焕发生机,让孩子能从感官上感受乡村,更希望孩子在和大自然的接触中学习知识。

  和很多着眼于做土菜餐饮、采摘、垂钓等游乐设施的农家乐、农庄不同,陈小东希望从“农业+文化教育”入手,“软件”先行,再添“硬件”,开发全域旅游,最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去年,三羊农场的大自然课堂正式开课。《小麦和韭菜有什么区别?》、《一粒稻谷如何成为稻穗?》、二十四节气课程……在田间地头,邀请市农科院的专家现场授课;做青团、放风筝、现掏鸡蛋煎鸡蛋……不仅是小孩子,大人们也玩得不亦乐乎。之前尝试做的4期课堂,每一期都有两三百人参加。

  为此,三羊农场从全省1400多家农场中脱颖而出,获得去年首届中国浙江现代农业风云榜唯一一个农耕教育杰出奖。

  新春走基层·手记

  造一个让田野重获新生的“理想国”

  短短6年不到的时间,陈小东在尤甪村的1900亩土地上几乎造出了一个回忆中的“理想国”。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里描述的这个自然和人相交融的美妙画面大概就是陈小东的梦。

  互联网让这一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村子还是以前的村子,村民还是以前的村民,现代农业依托内部机制的创新和外部环境的改善,资本、智力的投入和政策的全面支持,使得其与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不一样的配方,还一份一样的味道。

  推陈出新的陈小东没有停止自己造梦的脚步,去年开建的农业创业孵化园,他负责提供场地、设施,年轻人只要带着创意项目,就可拎包入驻。在2017年被评为嘉兴市星创天地,吸引了六七个项目入驻,包括江苏大学教授团队的农场废弃物微生物处理循环水产饲料项目。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发布,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时间表,提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在沈荡镇的尤甪村里,这样的乡村发展图景正在徐徐打开。

标签:时光;故乡;农场;稻田;米粉;大自然;课堂 责任编辑:金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