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马场村党总支书记李华靓——
【最美基层干部】干啥都得有股热乎劲儿
2018年02月26日 09:38: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李家鼎

  图为李华靓在驾驶农机设备。

  资料照片

  “靓子这孩儿,真行!要不是他带着咱干,马场能有现在这个样?”走进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马场村,几乎人人都对村党总支书记李华靓赞不绝口……

  “干啥都得有个‘热乎劲儿’!”李华靓的话道出了其中缘由。

  “这里,有我的舞台”

  2007年,李华靓成为吉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成员,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习。2008年,他回到家乡马场村,“这里,有我的舞台。”李华靓成为村支书助理。

  2008年国家出台“扶持农村农业机械化”优惠政策,作为村两委班子里唯一的大学生,李华靓有了第一个目标:让乡亲们种地用上机器。

  几个馒头、一瓶水、一支笔,一唠就是一天。李华靓先后与近200个村民深入交流,普及农机知识,收集大家真实想法。面对群众安于现状的心理,他自掏腰包带领村民去实地参观;为了解决群众对机械收粮不干净的担忧,他上网查,订购相关书籍,耐心细致地给大家讲解。

  “起初就3台收割机,5台拖拉机,合作社就这么开干了!”村民庄荫忠最先入伙,也第一个尝到了甜头,“这些大家伙顶10个壮劳力,腾出时间外出打工,一年增收15000元!”

  如今,30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统一购种购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对困难农民采取赊销垫付农用物资的方式,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耕种。

  在李华靓带动下,村民还集资成立了稻米加工厂,“年加工量1200多万斤!”李华靓自豪地说。

  “唠就唠实嗑儿,办就办实事儿”

  “过去家家都有两个水缸:一个缸上放个盛满沙子的水桶当过滤器,再把过滤后的水舀到另一个缸里。”村支部副书记于志权没想到,马场村世世代代喝“锈水”的痛苦经历竟在28天之内终结。

  2013年,李华靓被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让乡亲们喝上自来水”成了他的“施政目标”。他各处跑资金,不够就自掏腰包往里垫,“农村的事儿,决不能靠‘等’!”终于,资金到位,他带着施工队连干28天,让村里乡亲喝上了深井自来水。

  原来村里都是土路,李华靓带着大伙儿又连干了1个月零5天,修了5.2公里水泥路,通到每户家门口。“修好路,咱的村容也不能埋汰下去了!”他带着村干部们给村路边种上了花花草草。“水沟里有个易拉罐,为了捡出来,他脱了鞋就往里跳,这样的干部咱能不服?”村民王少林说。

  马场村地处低洼地带,夏天内涝频繁,70年代修建的排水渠年久失修,已发挥不了太大作用。2015年,村两委决定重新修建灌溉引排水渠,渠边设计了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方便车辆进出。

  被占了地的村民不干了:“占地没补偿,修渠也是面子工程!”李华靓挨家挨户讲政策,又积极协调资金给农户争取补贴。“修了新渠,庄稼喝上了饮马河的水,每垧能多打五六百斤稻子。”当年带头闹事的村民张国新乐坏了,“运粮车直接开到地边上,多省事儿啊!”

  “唠就唠实嗑儿,办就办实事儿。”李华靓说。

  “心好,是治一切难事儿的‘药’”

  “我儿子心好;心好,是治一切难事儿的‘药’!”在母亲眼中,李华靓对乡亲们有颗真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李华靓说,这些年来村里搞稻田养鸭、稻田养鱼、蔬菜大棚,李华靓都拿自家的地先试验,“赔了算我的,成了大家再干!”

  如今的马场村,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每公顷水稻较3年前增收1万多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这是因为咱马场也有了自己的水稻品牌!”李华靓带领村民申请注册了“晟华”“晟华靓利”“双盛古稻”等绿色水稻商标。如今,马场村的鸭田米香早已飘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百姓餐桌。

  李华靓还带头成立了电商创业园,在吉林农网上,马场村及周边村屯400余种特色农产品赫然在列,销量喜人。

  今年1月,李华靓邀请吉林省农科院专家和民俗专家来给马场村“把脉”,“5年内让全村600公顷水稻田实现绿色种植,发展精细化城市周边民俗游,让全村人均收入再翻一番!”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26日   06 版)

 

标签:李华;马场;合作社;党总支书记;舞台;排水渠 责任编辑:金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