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帧像 |十年之后,安康家园
2018年05月07日 15:30:20 来源:中国网 仝选 吴佳潼

  从672个孩子到48个孩子,成都双流安康家园的园长胡源忠在这条路上走了九年。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当我走进房间,一位阿姨过来抱我,让我觉得很不适应。慢慢的我知道我没有爸爸妈妈了,但是有了一位‘安康妈妈’,她是那个在我最痛苦的日子里没日没夜照顾我的人。”小林说。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 让11岁的赵林失去了父母。他和姐姐来到了“安康家园”。为紧急救助灾难中的孩子们,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日照钢铁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安康家园”项目。

  2018年4月,孩子们和前来成都双流安康家园看望他们的日照“安康妈妈”李向南一起看照片。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这些孩子就像我亲生的一样”

  “在灾区党委政府及妇联组织的支持配合下,‘安康家园’项目人员直接走进乡村探访了解,把凡是需要救助的孤困儿童全部作为救助对象,第一时间转移安置712名孤困儿童。其中有一部分后来又陆陆续续找到了父母,最终接收救助的是672名。”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说。

  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星期,四川重灾区的孤儿、单亲家庭和特困家庭的学生,转移到了北京和山东日照。在当时的“安康家园”里,最大的孩子19岁,最小的只有4岁。

  李向南是日照安康家园里众多妈妈之一,当时她照顾的6个孩子都只有4、5岁。“这些孩子刚来的时候一直哭,我就抱在怀里哄着,很心疼他们。”李向南说。

  “喂孩子们吃饭,教他们上洗手间,牵他们的手睡觉,这都是每天的必修课。”久而久之,李向南成为了孩子们哭闹时的情绪镇定剂。

  令李向南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自己感冒发烧,几个孩子围在身边,有的用小手揉她肚子,有的用额头贴着她的额头。那一刻,李向南的心里满是温暖。

  一年后,李向南所带的孩子们离开日照,转去四川双流的“安康家园”生活。

  “相处时间长了,这些孩子就像我亲生的一样。分别时把他们抱到别人手里,真的非常不舍。有一个孩子边哭边抱着我的脖子,就是不肯撒手。”李向南说。

  2018年4月,成都双流安康家园,孩子房间墙上贴着关于理想的小贴纸。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我就是当爸的”

  “安康家园”项目历经日照“安康家园”和双流“安康家园”两个阶段。2009年8月,孩子们回到四川的双流“安康家园”。这里走过近9年时间。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灾区孤困儿童集中安置基地。

  “第一次看到这些孩子时,感觉他们和外面的孩子没什么区别。他们阳光、开朗、有礼貌,但越是这样就越心疼他们。”双流“安康家园”园长胡源忠说。

  2009年,胡源忠从民政局被派到双流“安康家园”当园长,成为了672个孩子共同的爸爸。

  来家园之前的胡源忠在部队工作了17年,曾担任女子特警队的擒拿格斗教练。“部队要求令行禁止,管理非常严格。但是对家园里的孩子,则要根据年龄性别不停改变方法,刚开始压力很大。”胡源忠说。

  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园里的孩子,在接手家园工作的几天后,他便把4岁的儿子也接到了家园,让他与家园的孩子一起长大。

  “胡爸爸平时教育我们很严厉。以前晚上熬夜看小说,阿姨没收我们的书。他直接过来罚我们写读后感,看多少写多少,我们写到最后太痛苦就都不敢再看了。”正在读高二的小文说。

  尽管胡源忠总是一副严厉的样子,但是依然无法隐藏这个“硬汉”背后的温和与细腻。

  8岁就进入家园的小华,平时亲昵地叫胡源忠为“老汉儿”(四川方言中爸爸的意思)。他和很多男孩子喜欢向胡爸爸学习格斗拳击,虽然是兴趣所在,但却非常辛苦。

  “胡爸爸总说自己是个粗人,但对我们比自己的儿子还要照顾。”有一次小华和几个孩子练功时膝盖擦破了皮,“胡爸爸没有说安慰我们的话,却半夜去买了烧兔头,挨个给孩子们送过来。”小华说。

  不止是小华,几乎园里小一点的孩子都会不自觉地叫胡源忠“胡爸爸”、“干爹”。 “我就是当爸的,孩子们叫我一声‘爸’,‘诶,来吧!’我一手一个扛肩上就走了。”胡源忠这样描述孩子们叫自己“爸爸”的心情。

  就这样,胡源忠领着这群孩子走过了九年的时光。在胡源忠心里,走出家园的每一个孩子都让他觉得欣慰。

  “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入伍从军后立功受奖了,有的已经参加工作,孩子们都努力勤奋,都是我的骄傲。”胡源忠说。

  2018年4月,成都双流安康家园,孩子们和胡源忠合唱《安康》。中国网记者 陈维松 摄

  “余路就要自己走,你向我挥挥手”

  “安康妈妈”王晨也是在双流“安康家园”成立时就来到这里工作,到今年已是第9年。孩子们都习惯叫她“王妈”、“老王”。

  王晨带的第一批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孩子们特别重感情,离开家园后也会一直记着我,不能回来看望的孩子还会经常打电话。”王晨说。

  截至目前,“安康家园”已有282名学生考上大学、 342名学生职高毕业后就业或参军,还有48名学生因年龄尚小,继续在“安康家园”生活和学习。

  “安康家园十年的成功实践,探索出一套政府支持、民间出资、公益组织监管的灾后孤儿紧急救助模式。后续我们将做好评估和经验总结工作,为国内、国际灾后儿童救助安置提供管理经验参考。”朱锡生说。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园里孩子数量逐渐减少。四年后,随着最后一个孩子进入高校、步入社会,“安康家园”项目也将完成历史使命。

  胡源忠说:“咱们的孩子从家园出去以后,更多的是独自面对。其他孩子出门摔跟头,家里还是有父母在做后盾。我常跟孩子们说,你们有这么多兄弟姐妹,这么好的‘安康妈妈’,还有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日照钢铁集团,这是你们的温暖港湾。”

  会弹吉他爱唱歌的胡源忠还为孩子们把歌曲《成都》改编成《安康》,时常会与孩子们合唱:“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毕业的愁。让我感到不适的,是即将的自由。余路就要自己走,你向我挥挥手……和我在梦中的安康走一走,直到所有往事都模糊了也不停留……”

  (本文中未成年受访对象均为化名)

  (文字/仝选 黄牧晨 编导/尚阳 策划/陈维松 吴佳潼 仝选 张敏 摄像/吴佳潼 仝选 张敏 剪辑/吴佳潼 张敏 温思敏)


标签:孩子;家园;爸爸;妈妈;孤困儿童;中国儿童;钢铁集团;园长;基金会;额头 责任编辑:王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