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琪(中)在贫困群众家里交流黄牛养殖技术和经验。
新华社记者 吉哲鹏摄
云南省大关县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大寨村党总支书记丁琪,人称“牛书记”。然而初见丁琪,这个汉子却略显疲惫。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丁琪的办公室里,挂着这样一幅字。作为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琦鑫合作社”)理事长,即使在病中,丁琪也思考着合作社的发展问题,“我就想做好一件事,做好‘牛’文章、做大牛产业。”
上高桥乡是大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平均海拔1880多米。出门便是山,冬季冰凌覆盖,交通不便,群众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丁琪初中毕业后,通过学习、摸索,先后在镇上开了第一家美发店、第一家上规模的餐厅,成为乡里第一家獭兔养殖户、第一家药材种植户……在对当地地理环境优势和市场行情进行研判后,丁琪决定种植黑麦草,发展黄牛养殖。
2011年,丁琪牵头成立琦鑫合作社。“我的目的不仅仅是做成一个合作社,而是希望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带着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丁琪说。
2014年,合作社争取到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后,丁琪拿出9.6万元,帮助17户困难群众搭建圈舍、养殖黄牛。
为提高农户养殖黄牛的积极性,丁琪通过合作社统一发放基础母牛,农户养殖两年后,再由合作社回收5000元本金;母牛产仔后,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500至1000元的价格,向贫困户购买出栏黄牛。据了解,琦鑫合作社先后在新民村、团结村、大寨村推广了这种互助模式,帮助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上高桥乡新民村村民范天均是丁琪帮助发展起来的养殖户,早年范天均因为外出务工时发生意外,导致高位截肢,生活十分困难。2013年,在丁琪资助下,范天均加入了合作社,依靠养殖黄牛,2015年就脱了贫,还成立了天均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属琦鑫合作社管理。“我受过帮助,也想去帮助别人,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在天均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6户。像这样的分社,琦鑫合作社已经成立了6个。
目前,琦鑫合作社已实现黄牛存栏4000多头,年生产加工肉制品400余吨,年产值1600余万元。在丁琪的示范带动下,全乡4000余户各族群众中,加入琦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就有1100多户,入社社员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