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丁琪:做好“牛”文章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18年05月17日 11:26:14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有两种味道,48岁的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上高桥乡大寨村党总支书记丁琪难以忘怀——穷的味道和本地黄牛肉的味道。

  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是昭通市大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当地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的乡。平均海拔1880多米,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让很多居民选择外出打工。

  上世纪80年代,丁琪也走出了这里,但他立志定要回来建设家乡。

  “那个时候基础条件非常差,也没有任何产业。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能够在我们的家乡悟出一个什么产业来,自己成功了以后能够带领乡亲父老、各族群众一起发家致富,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丁琪说。

  1996年起,丁琪开始了艰辛的创业,挣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自己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他开始思考,做什么产业能让乡亲们都富起来?通过学习、摸索,丁琪先后在镇上开了第一家美发店、第一家上规模的餐厅,成为乡里第一家獭兔养殖户、第一家药材种植户……

  在对当地地理环境优势和市场行情进行研判后,丁琪决定放开手脚带着村民们一起养牛。

  2011年,揣着启动资金,丁琪成立了“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他帮助困难群众搭建圈舍、养殖黄牛、免费发放饲草饲料。为提高农户养殖黄牛的积极性,丁琪还通过合作社统一发放基础母牛,农户养殖两年后,再由合作社回收5000元本金;母牛产仔后,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500至1000元的价格,向贫困户购买出栏黄牛。琦鑫合作社先后在新民村、团结村、大寨村推广了这种互助模式,帮助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村民马勇祥一家六口以前靠天吃饭,只能勉强满足温饱。2014年加入合作社后,老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后来加入合作社,我们也有收入了,什么都有了。以前我们都是住的土房,后来修起大平房,安安全全刮风也不怕、下雨也不怕。”马勇祥说。

  通过几年的发展,丁琪探索出一条“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已实现黄牛存栏4000多头,年生产加工肉制品400余吨,年产值1600余万元。合作社也成了“团结致富社”。

  丁琪的办公室里,挂着这样一幅字:“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作为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即使在病中,丁琪也思考着合作社的发展问题,他说:“我就想做好一件事,做好‘牛’文章、做大牛产业。”

标签:合作社;地黄;产业;农户;贫困户;牛肉 责任编辑:杨静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