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重点放在哪儿?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心肺之患,是百姓健康生活的痛点。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为治理大气污染、提升环境质量,2013年9月“大气十条”发布,打响了蓝天保卫战。从产业结构调整到清洁能源替代,从淘汰老旧车辆到围剿“散乱污”,大气污染治理成效逐步显现,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不断增强。2017年,我国圆满实现“大气十条”目标,但大气污染依然严重,某些特征污染物和部分时段、部分地区恶化,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全国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要比2015年降低18%,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要以提升空气质量为目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环保等标准,推动“散乱污”企业整治、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加快不达标产能依法关停退出;抓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习近平指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是人类的命脉,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过去五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水污染防治以及“水十条”实施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2017年相比2012年,全国地表水的水质情况,好于III类水质所占比例提高了6.3个百分点,劣V类的水质比例下降了4.1个百分点。当前,我国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但部分重点流域的支流污染严重,重点湖库和部分海域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有待加强。为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要“两手发力”,一手抓污染减排,把污染物的总量减下来;一手抓扩容,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增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要以老百姓最为关注的四种水体作为污染防治重点和切入点: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的水体、黑臭水体、劣V类水体、入江河湖海不达标的排污口水体。习近平指出:“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防治土壤污染,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首次开展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是11.2%、2.3%、1.5%和1.1%。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要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夯实化学品风险防控基础,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2016年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习近平指出:“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村域规划管理,开展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推进农村地区分散布局的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习近平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坡迈坎,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