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坚定理想信念,他们这样向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学习
2018年06月01日 15:40:29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记者 孙海华 通讯员 石萍

  2017年秋季,陕西师范大学为2017级公费师范生开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通识教育核心必修课,并逐步扩大到该校全体公费师范生,这在全国首开先河。“理想信念”教育也因而成为陕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的大学第一课。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封面

  梁家河培养出了习近平不变的信念

  1969年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离开,这七年,他同乡亲们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

  习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

  一九七三年习近平与梁家河知青合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吴蕴聪/摄

  理想信念教育开启公费师范生大学教育第一课

  这门课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品格的奋斗故事,以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一心为民的朴素情怀。

  为保证教学实效,陕西师范大学重点开展了读书沙龙主题研讨,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辅导、研讨,交流读书心得,举办主题诗歌朗诵、演讲等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

  这样的形式,不仅增强了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也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在“情境代入”和“换位思考”中产生了共鸣。

  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田舒宁:

  不久的将来,我将成为一名教师。习总书记的人生经历,将激励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朱含婧:

  我们生活在安逸和平的年代,或许缺少习总书记那样的经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和体悟。面对困境,我们不会轻言放弃,会用奋斗书写青春。

  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李亚辉:

  这门导读课,使我领会了青年习近平的知青七年,是艰苦奋斗的七年、开拓创新的七年、深入实践的七年,也是心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七年。作为与青年习近平同龄的青年人,正是要学习“这位同伴”艰苦朴素的精神,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任晓伟:

  这次课程的设置,首先要明确对象选择,要有学术研究支撑,理论武装头脑,注重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懂与弄通青年习近平精神。

  随着课程教学的蓬勃开展,学生们自发撰写心得体会1000余篇,从中选出100篇归为4个篇章、结集成册,并将30个小组的研讨记录附照片汇编成册。

  不仅如此,教学团队还在不断修改、完善教案,并计划于近期出版《理想信念与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一书。

  (中国青年报2018年5月30日 04版 图片作者 / 温维娜 吴蕴聪)


标签:习近平;青年;梁家河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