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中国梦·践行者】技校生也能成中国骄傲: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2018年06月13日 09:33:35 来源:大洋网 肖欢欢

  董林和他的航模发动机

  大洋网讯 距离滇南小城弥勒高铁站十多公里的弥勒工业园,董林出口到全世界的航模发动机就是在这里生产出来的。在1000平方米的库房内,包装好的银灰色发动机被发往美国、德国、日本等国。

  过去11年间,只有初中文化的董林研发出航模发动机,并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全球航模发动机的最大供应商,占全球60%的市场份额,每年能卖出几万台发动机,销售额数亿元。如今,他还是轻型飞机设计师、航空发动机设计师。

  从技校生到“航模大王”,46岁的董林从来不认为这是“逆袭”。他认为只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技校生也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董林身材偏瘦,看起来斯斯文文,怎么看也不像车间工人。虽然今年才46岁,但他的两鬓已有少许白发。“操心啊,公司越往高端走,技术攻关的难度就越大。”董林说。

  董林和他生产的大型植保机

  技校生成“航模大王”

  董林的父亲是弥勒一家机械厂的厂长,董林从小跟着他摆弄车床、电刨,10岁起他就喜欢上了航模。他回忆说,当时航模发动机国内根本买不到,也买不起。16岁那年,董林考上了技校,读烟草专业。学校距离蒙自比较近,当时蒙自有个军用机场。每个周末,他都跑到机场的跑道附近去看飞机。

  1991年,技校毕业后,董林到红河卷烟厂当机修工。2005年起,董林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制航模发动机。他在家用火炉熔化铝合金,自己做模具,从画图、计算、选材、制作模具、熔冶铝合金、测试,全都由他操刀。有一次,在制作磨具的过程中,砂轮飞了出来,把他的手划开了很大一道口子,血流如注。

  董林告诉记者,当时国内的航模发动机都是进口的,而且要么是电动的,要么是以甲醇为燃料的,汽油发动机则是天价。“甲醇的发动机也就1000多块钱,汽油的可能要两万元,甚至三四万元。”但玩航模的都知道,“飞机大”“马力足”观赏性才强,这也正是汽油发动机的出路所在。2004年,董林狠心把自己工作3年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花30多万元买了一台数控机床。“那真是下了血本,如果失败了,好几年都要喝西北风了。”

  2006年,董林研制的第一台发动机终于问世了。尽管性能一般,功率也不大,不过总算能把自己的航模送上天。2007年,董林卖出了自己的第一台发动机。那是一位航模发烧友找到他,董林赶紧让工人们赶制了100台50CC的发动机,很快在两个月内又销售一空。这第一批发动机让他赚了20万元。他意识到,航模发动机可能是个有前景的行业。于是在2007年,他正式成立了公司,担任总经理和总设计师,他将自己的航模发动机命名为“DLE”。

  世界航模发动机六成由他造

  董林的汽油航模发动机彻底改变了全球航模发动机的市场格局。重量轻、功率大是航模发动机的基本要求。比如,50CC的发动机,传统的甲醇发动机有5-8公斤重,而他的只有1.3公斤,功率比前者还大30%。而且他的航模发动机价格更便宜。“美国、德国的航模发动机价格大多都在1-4万元人民币,我的价格只有他们的1/3,所以非常有竞争力。”日本是航模运动起步比较早的国家,但他的“DLE”发动机上市才两年,在日本的口碑和销量超过了已有几十年历史的日本品牌。“到2017年,以前这家全球最知名、最大的日本航模汽油发动机销量只有DLE发动机销量的三十分之一。”董林说。

  2011年,董林的大功率航模发动机凭借优异的性能大杀四方,也成为了唯一进入国际赛事的中国造发动机。他还研发了2.5匹、3.7匹、5.5匹等15个型号的航模发动机,在国外市场上,因为没有这些级别的发动机,因此大受欢迎。最近几年,国际航模锦标赛和国内的航模大赛,用的都是他的发动机。如今,自主品牌“DLE”在美国等30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35个国家设有一级经销商,年销量达到数万台,销售额达到数亿元。并被国际航模协会综合评定为仅次于美国、法国的世界第三个全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模发动机品牌。“如今,我们的航模发动机占领了全球60%的供应量,在世界航模市场上是领头羊。”

  董林研发的两座轻型飞机

  希望普通人开轻型飞机上天

  在航模发动机领域的成功并没有让董林满足,他还有更大的“野心”。

  2011年,董林去德国考察同行业,一个60多岁的老人驾驶他的私人飞机带着他把德国飞了一遍,这让他感触很深:“为什么老外开飞机就跟开小汽车一样,中国人就不行吗?”2013年7月29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奥什科市小镇,全球的飞行者大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全世界的民间飞行爱好者,都开着自己设计的飞机来这里展示。“我看到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钻进一个小飞机,一拉操纵杆,飞机一溜烟就飞上天了,过了半小时,老头老太太们又乐呵呵地把飞机停在了草坪上。”这让董林更加坚定了信心,要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轻型飞机。这一年,他投资4000万元,除了研发航模发动机外,还研发双座轻型飞机发动机和配件。

  从基础零件设计到飞机模具制作、精密配件加工均由他独立完成。2014年,他的第一架飞机终于造出来了,飞机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仅为300公斤,加油110升可飞行1300公里,最大时速315公里,每百公里耗油仅7.5升,比普通的小汽车还省油,售价100万元。2016年7月6日,这款轻型飞机在云南文山机场首飞成功。直到最近,董林设计的两款航空发动机才终于定型,前后整整用了5年时间。如今,这两款航空发动机和整机都已经报送国家民航局审定,进入适航取证的最后阶段。“我希望普通人也都能开着轻型飞机上天飞,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董林说,这种轻型飞机用途很广,可以用于飞行员培训、航空测绘、消防巡逻、国土资源勘测。

  除了开发出航模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和轻型飞机外,董林还开发出无人机发动机和整机,在他看来,后者的前景更为广阔。董林说,现在用汽油发动机的无人机,他的公司也是国内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随着新产品陆续问世,将彻底改变中国无人机的市场格局。“因为很多核心技术我们都是领先的。我有20多项国家专利。”他举例说,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电动植保无人机,大概能飞20分钟,但柴油发动机的无人机因为个头轻、功率大,可以飞6个小时,时速达50公里/小时,这就可以完成很多过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边境巡防,边防队员不需要出去,在手机上就能看到无人机拍下的高清实景画面,这在全世界都是最先进的。

  记者手记

  技校生也能成中国骄傲

  最近,公司还有两款新发动机正在研制过程中,技术都由他把关,过去一个星期中,董林连续熬了几个通宵。

  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董林感慨万千。2005年,为了研制出新的航模发动机,他经常通宵达旦工作。到后半夜的时候,实在太困,就只好拼命抽烟解乏。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就是初样-试验-改进-再试验-再改进。一款发动机,从初样到成型,少说也要四五次改进,多则20次改进。当时他还没有辞掉工作,白天在烟厂上班,下班后躲在家中通宵画图纸,周六周日则要飞到外地加工模具。经常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三四点,在沙发上眯一下,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再去上班。

  在董林看来,自己能取得成功,除了“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外,敢于冒险也是一个原因。这是深藏在他骨子里的特性。2001年,厂里给每家职工配电脑,职工出2000元,厂里补贴2000元,当时4000元买台电脑是个不小的数目,很多人舍不得,但董林一狠心,买下一台电脑。后来证明,他“赌”对了,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上网,跟国内外的航模爱好者在论坛上交流。2011年,当他将创业以来的所有积蓄4000万元全部投入到轻型飞机的研发上时,全家人都为他捏了把汗。董林却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这钱肯定能赚回来。”

  “我现在的头衔多了,飞机,航空发动机、航模发动机,无人机发动机,我都是总设计师。”过去,董林话不多,也不善言辞,有时出席公开活动让他上台讲几句,他都会婉拒。但随着他研发的航模发动机全球“走红”,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技校生也可以掌握核心技术,也能把高新技术产品卖到全世界,成为中国的骄傲。他举例说,一公斤铝目前价值人民币20多元,只赚两块钱,而他生产出一台200CC的发动机耗铝两公斤,售价可以达到2000美元。“这就是掌握核心技术带来的价值。”

标签:航模;发动机;轻型飞机;无人机;飞机;航空发动机;技校生 责任编辑:王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